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和国别研究是国际关系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最早溯源至大航海时代及其后欧洲国家对各殖民地、非欧民族的研究。外交是实施国家目的的有效途径,古往今来,通过外交场合达成国家战略目标或短期利益目标的例子数不胜数,通过外交场合解决战争纠纷,化解国家间矛盾,签署多边或双边协议也必须经由外交场合达成。 由于对瑞典文化外交的研究在国内外均不多见,将瑞典文化外交理念及其机制研究作为本文的选题,研究瑞典文化外交及其机制有助于为国内学者对北欧地区政治形态及外交战略提供一个认知框架,加强和拓展国内在北欧地区国别研究上的不足,这也是本研究的学术意义。同时,选题为我国建立行之有效的北欧区域合作平台,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分析法,仔细阅读瑞典官方发布的外交相关文件,理解瑞典文化外交的依托理念和实践机制。 瑞典作为北欧发达国家在历史、文化、外交中都独树一帜,具有政治中立、文化创新、外交灵活的特色。其文化外交深刻反应了其采用规范性力量推行人权外交的特点,并以创新、环境保护等议题塑造瑞典文明形象,提高海外知名度。 根据瑞典政府及外交部出台的相关文件,瑞典文化外交的使命可以概括为:力求让瑞典在一系列关键领域达到国际化的目标,尤其是要为瑞典增加好感和信任,旨在将瑞典的文化和经验传播于世界,为瑞典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其具体运作机制为瑞典外交部及瑞典文化部机构分别下属的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以及瑞典文化委员会,其中前者主要负责外交事宜。 从瑞典一系列的文化外交活动不难看出,融入、和平、创新是瑞典长期依托的核心理念。与大国在公共外交上的雄厚资金作依托不同,小国家的外交资源相对匮乏有限,大多数小国家会利用国际组织的优厚资源和技术手段来共同完善和推动国家外交目标的实现。但整体来看,瑞典文化外交开展得如火如荼。仅教育领域,目前全球已有229家高等院校开设有瑞典语专业,在中国就有3所高校开设有瑞典语本科专业,还有一些学校包括复旦大学,则开设有瑞典语选修课程。而邻国丹麦、挪威、芬兰的文化拓展则始终落后于瑞典,仅从瑞典与芬兰作比较,无论是通晓芬兰语的人数、芬兰在华企业,芬兰文学作品在华编译出版数量都几乎是瑞典的一半。与同属北欧地区的其他几个国家相比,瑞典在文化外交方面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国家。 瑞典能成功开展文化外交的原因在于,瑞典善于抓住每一个时代的核心命题。瑞典在战后时期主打和平外交,在冷战后时代则发挥创新的优势,有力把握了开展文化外交的核心因素,依托包括瑞典文化部、商务部、创新部,成立主管文化外交的对外交流委员会,以渐进式的方式不断摸索和调整开展文化外交的新形式,从单一的海外资助到主动参与对象国发起的文化活动,从邀请者的身份渐渐升级为互动体验者的身份,瑞典的文化外交成功地以有限的资源发挥了巨大的潜能,成为当代小国开展文化外交的先驱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