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食药兼用菌金耳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及其子实体石油醚层提取物和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化学方面,利用常压或减压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共从金耳子实体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中分离纯化得到1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其理化性质及多种波普数据(HNMR、CNMR、HMBC、HSQC、NOESY、COSY以及MS),共鉴定出13个单体化合物,依次为苔藓酸乙酯(ethyl orsellinate)(1)、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butul isobutyl phthalate)(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3)、对苯二甲酸二丁酯(butyl terephthalate)(4)、麦角甾醇(ergosterol)(5)、α-棕榈精(α-monpalmitin)(6)、(3β,5α,6α,22E)-麦角甾-7,22-双烯-3,5,6-三醇-6-亚油酸酯[(3β,5α,6α,22E)-ergosta-7,22-diene-3,5,6-triol-6-linoleate](7)、3β-羟基-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双烯-7-酮(3β-hydroxy-22E,24R-5α,6α-epoxyergosta-8,22-diene-7-one)(8)、过氧化麦角甾醇(ergosterol peroxide)(9)、3β-羟基-24α-羊毛甾-31-O-α-D-葡萄糖-8,24双烯(3β-hydroxyl-24α-lanoster-31-O-α-D-glucose-8,24-dien)(10)、烟酸(nicotinic acid)(11)、D-阿拉伯糖醇(D-arabinitol)(12)、D-甘露糖醇(D-mannitol)(13)。其中,化合物1、2、3、4、5、6、7、8、9、11、12、13为首次从金耳子实体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利用GC-MS分析了金耳石油醚层浸膏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包含醛酮类、酯类、脂肪酸类化合物等,其中挥发性成分占总含量的75.77%,且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乙酸,占27.739%,其次是正十六碳烯酸,正己酸,分别占8.821%和4.674%。这些化合物中脂肪酸类含量较大,而许多研究表明脂肪酸类化合物多具有抗肿瘤、抗感染、预防糖尿病、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多种功效,故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抗氧化方面,通过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四种抗氧化能力体系对金耳石油醚层粗提物和乙酸乙酯层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金耳子实体石油醚层粗提物、乙酸乙酯层粗提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要优于石油醚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然而和商业抗氧化剂BHT相比,这个两个层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均低于BHT的。可能是因为实验样品为粗提物,其中不乏含有一些抑制其抗氧化活性的物质。本实验旨在对其粗提物进行初步分析,为今后从金耳子实体次级代谢产物中筛选天然、无公害的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