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公民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在国家建构的过程中,西方学者认为,一个健全稳定的民主社会除了要依赖基本社会结构的公正性建构以外,公众的素质和态度以及行为能力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培养社会成员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的公民教育就不得不成为理论界的关注焦点和研究重点。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公民教育本身也担负起培养公民道德感和认同感的重任,并且在社会架构的凝聚和国家生活的稳定发挥了重要意义。公民教育成为一种关乎国家和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教育,是维系国家和个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和中枢,并往往决定了未来的国家生活状态和政治走向。本文通过国家建构的三种理论来探讨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发现其历史轨迹,以此希望能够有利于中国当代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论述了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设计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为国家建构理论及其三大理论流派。 第三部分为商务印书馆公民读本的文本分析。 第四部分为对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历史嬗变分析。 第六部分为总结启示,指出公民教育理论的运用需适应中国政治文化与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