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男性大学生HIV感染者性行为特征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全球每年新发HIV感染人数和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持续下降,而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总人数尤其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不断上升。青年学生处于性活跃期,其防艾能力较弱。据此,本课题以南京高校大学生HIV感染者MSM为研究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探索了高校男生性取向自我认同的后天影响因素,分析比较了HIV感染者学生和非感染者学生的艾滋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和性行为特征,为制定控制HIV/AIDS在高校男生中快速蔓延的措施供依据。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招募2015年-2019年在南京地区新诊断HIV感染的201名高校男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其人口学资料、性行为情况、防艾意识、性教育状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在南京市两所高校随机抽取794名男大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及性取向自我认同信息。2.金赛量表:使用美国性学专家阿尔弗雷德·金赛博士在1948年制定的金赛量表,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分类方法,将来自试点高校的794名男大学生划分为异性恋(非性少数群体)和非异性恋(性少数群体)。金赛量表得分为0表示为异性恋,其余为非异性恋。3.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 3.1软件,双人双机录入数据。使用Excel 15.30软件构建原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的述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定性资料或等级资料的述使用百分比(%)表示。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或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使用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通过单因素和逐步回归分析,探索高校男生性取向后天成因。主要研究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1名HIV感染者MSM学生中,97.4%自我认同为非异性恋,且其中有95.5%(192/201)的人通过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HIV。感染者MSM中专业为工学、艺术学和经济学的学生占绝大多数(72.7%),大二及以下年级的感染者占总体的49.4%。就检出途径而言,26.8%的学生选择在高危性行为后检测。2.单因素分析显示幼时父母婚姻状况,主要抚养亲属,单性环境成长经历,幼时被当成女孩抚养,遭遇性骚扰、性侵犯、性虐待,遭遇异性虐待,恋爱遭遇严重挫折,父母性教育和成长过程中被同性排斥会影响高校男生性取向的形成(P<0.1)。多因素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幼时被当成女孩抚养、遭遇异性虐待、父母性教育、单性环境成长经历和遭遇性骚扰为非异性性取向形成的后天影响因素。3.201例高校HIV感染者MSM人群新“国八条”知晓率为81.5%,喜欢同性为16.4±2.9(6~24)岁,初次性生活年龄为18.9±2.1(10~25)岁;HIV感染者学生MSM人群发生初次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频率仅为56.7%,且相比较非感染者学生人群,具有固定性伴和偶然性伴的的比例更高(χ2=445.565,P<0.001)和(χ2=484.041,P<0.001)。研究结论:1.青年学生MSM人群HIV-1感染呈现低龄化趋势,防艾教育的开展应注重早期性、及时性和全程性。大学期间的艾滋病预防与健康教育应尽快展开,使高校MSM学生了解我国高校艾滋病疫情、性角色相关知识、HIV感染风险现状、自愿咨询检测(VCT)知识,高该人群风险意识,高VCT利用率,减少高危性行为。2.幼时遭遇性骚扰和异性虐待的经历等后天因素会影响高校男生性取向的形成。家长应为儿童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旦儿童遭遇生活负性事件,父母和学校应及时供心理辅导,降低后天环境对性取向形成的负面影响。3.高校学生对于中国高校艾滋病疫情了解不全面,仅对部分知识掌握度高。高校MSM艾滋相关“知-信-行”现状并不乐观,扎实开展高校防艾宣传工作,普及防艾知识,增强学生的防艾意识,并切实高安全套使用率仍然是目前高校防艾工作的中心。手机APP以其良好的便捷性和交互性目前已成为学生MSM群体联络性伴的主要工具,应充分发挥其在艾滋病防控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欧美国家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亚洲男性,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重和人们生活方式受西方的影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近年
综合运用了参数化设计和参数化绘图,采用AutoCAD二次开发语言Visuallisp进行了齿轮的参数化二次开发。
【摘 要】课外阅读是现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或是途径,但是,很多同学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或者是方法不对,阅读应根据学生、教师、学校等具体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才能充分显效。针对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自主性阅读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寻求理论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智能电网和节能减排是实现我国电网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和要求,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是电网智能化的重要标志,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的技术便应运而生。当下我们又处于一个“大数据
高速或重载铁路线上,路基达到破坏强度前,可能出现不容许的过大变形。为弥补路基产生的沉降量,恢复路基正常高度,保证其正常使用。工程上采用高聚物注浆技术将聚氨酯注入地基
【摘要】新形势下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涌现,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但是在新的教学模式等出现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等等这些将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长远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希望能够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形势 汉语言文學 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3 【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63-01  引言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小学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机遇。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何把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
我们自1997年8月至2003年6月应用B超诊断碑破裂33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普及,以计算机和多媒体为核心,现代化教育技术等各种教学材料和仪器以及各种学具教具等器材进入课堂,大大丰富了课堂环境和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我谈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几点看法。  一、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