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telomera,TLM)是染色体末端一种特殊的DNA-蛋白质结构,富含G链,在人类为(TTAGGG)n重复序列,长约2-15Kbp。它对染色体复制顺利进行、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和维护染色体结构稳定起重要作用。DNA线性复制造成细胞每次分裂时必将使其中的一条DNA链留有缺隙,端粒长度则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从而诱发细胞衰老和死亡。因此,端粒长度决定了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次数。端粒合成中至关重要的端粒酶(telomerase,TLMA)是一种具有逆转录酶功能的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是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包括一条RNA链和两条多肽链,即三个主要成分:端粒酶RNA成分(human telomerase RNA,hTR);端粒酶相关蛋白(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TP);人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或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端粒酶通过内在的RNA链逆转录合成端粒重复片段,从而维持端粒在一定的长度,保持染色体的动态平衡。现有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在正常体细胞中一般不表达,而在恶性肿瘤组织中或永生化细胞中表达率增高。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端粒酶激活与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相关性,而编码hTERT的基因在端粒酶激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同时原癌基因c-myc在癌变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该基因属核内转录因子基 名义压抖大学硕士学位论x因,其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属DNA结合蛋白,在细胞增殖扩增中起重要作用,促进与增殖相关的癌基因开放,其扩增与高表达不仅能促进细胞增殖与恶性化,而且还可以抑制细胞分化。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在各种妇科恶性肿瘤中最高且预后最为不好。鉴于端粒酶、hTER基因、C-p C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着重研究它们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 本研究内容包括下列三个部分: l)采用PCR工LISA半定量方法研究端粒酶活性在卵巢恶性肿瘤、癌旁组织、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正常卵巢及卵巢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 2)采用 RT-PCR方法检测 hTERT基因 mRNA和 c-myc基因mRNA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c-myc基因其间的关系: 3)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用)lgh铂对卵巢肿瘤细胞株 HO七、COC;进行处理后同步检测hTERT和 c-myc基因 mRNA、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以分析hTERT和 c-myC基因 mRNA水平改变与端粒酶活性的相互影响。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 l)本研究中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间端粒酶活性间端粒酶活性无差别①>0刀5厂 正常卵巢的端粒酶活性 0二二 为上限 u二13州.070,97.5%可信区间);而恶性卵巢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率gi.30%,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20刀0%o.of厂 良性乒巢肿瘤组织 7.13%(P<0.of)和正常卵巢 0.00%(P t 0.of)。交界性 2 羽廷巴材大学刁士玖位用又卵巢肿瘤组织端粒酶表达率与后两者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印<0刀1八 端粒酶活性值在恶性卵巢肿瘤组织表达中临床分期Ill、IV期要明显高于I、11期0 刀5);分化程度低者高于分化高者o刃刀5);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要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① 刀5);但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在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和组织起源上端粒酶表达率均无差异0川.05)。 2)对临床组织标本及肿瘤细胞株利用 RTPCR检测 hTERT基因的表达,发现20例 旧6.9%)的恶性卵巢肿瘤及两株肿瘤细胞有hTERT基因mRNA扩增,而在良性、交界性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见表达;但仅有12例门2.2%)恶性卵巢肿瘤c-myc基因mRNA扩增。hTERT基因或c-myc基因阳性组端粒酶活性值显著高于相应的阴性组。 n两株细胞在顺铂浓度为lug/ml下连续培养,加药6H后端粒酶c-myc基因、hTERT基因InRNA表达出现降低,72H后c-myc基因表达几乎消夫,96H后hTERT基因mRNA表达几乎消失,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24H后端粒酶活性下降,120H后端粒酶活性完全消失。 结论: 端粒酶活化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并用于卵巢肿瘤的临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和疗效的判定。hTERT基因表达对端粒酶激活启重要作用,顺铂可以通过抑制hTERT基因表达下调端粒酶活性引起恶性肿瘤细胞凋亡。在hTERT基因调控端粒酶表达的过程中,c-myc基因起了正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