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国内外都致力于研究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财务报告作为对外公开的数据,其中的会计盈余数据是企业内部管理层、外部的相关利益者作出投资以及各项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信息。盈余管理作为能直接改变企业盈余信息的合法手段,自然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科目。盈余管理的操作会导致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的盈余数据失去真实性、可靠性和客观性,不仅隐瞒了上市公司的真实的盈利和负债状况,还加重了管理者和股东、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地位的不平等性。随着环境污染愈加严重和能源愈加枯竭,世界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再生的问题也愈加重视,于是新能源行业也应运而生并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国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领头羊,该行业的投资发展问题也是我国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2017年1月,我国发展开发委员会以及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预计投资2.5个亿助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引导行业快速稳定的发展。那么国家如何投资?外部投资者又该如何投资?我国新能源行业资金利用率、盈利能力这些公开数据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或者新能源行的投资效率又是怎么样的呢?这都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在盈余管理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理论基础上,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实际发展和投资状况,通过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实际总结我国新能源行业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探究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的影响,进而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关系。本文主要选取了2013年-2016年沪深两市多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风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几个方面的相关产业。通过对盈余管理计量方式和投资行为的计量方式的选择,建立盈余管理对于投资行为的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会导致更无效率的投资,即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投资决策,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的投资效率越低。正向盈余管理与投资过度正相关,即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越严重。负向盈余管理与投资不足正相关,即负向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投资不足程度越严重。并且数据分析中也发现,我国新能源行业普遍存在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非效率现象,并且上市公司都会采取盈余管理行为,甚至更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会引起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情况。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