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而生态环境问题却成为了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重要因素。通过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培养一大批具备生态文明素养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推动人的发展观念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关键。怎样有效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建设者,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也本文试图探索和力求解决的核心问题。论文主体由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梳理了新时代大学生态文明观培育的相关概念、思想资源和必要性;其次,概括了大学生生态文明培育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探讨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从教育引导、环境熏陶和实践养成三个维度,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的针对性策略。生态文明观的培育是一个的动态的系统过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对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阐释,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研究的开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及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四个方面,挖掘了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的思想资源。立足新时代背景,分析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的必要性:新时代优美生活环境的需要与满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巩固、新时代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与推动。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法治观念逐渐树立、生态文明道德意识有所提升和生态文明价值认同初步形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培育主体自觉性低;培育氛围不够浓厚,绿色理念转化不足;绿色消费自觉性低,生态行为实践不足三方面的问题。原因主要是消费主义冲击下,生态文明教育引导不足;经济利益驱使下,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不足;多元文化影响下,生态文明观的知行异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树立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协调各个培育要素,从教育引导、环境熏陶和实践养成三个维度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对策。一是加强高校生态文明观培育的主阵地建设,运用教育引导功能;二是构建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观培育环境,利用环境熏陶作用;三是积极促进大学生生态行为的实践转化,发挥实践养成效果。有效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效果,帮助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