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曾祺八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追求和谐的审美风格。在内容上,表达了对存在的接纳,一方面体现为弘扬人情美、人性美,生存与诗意的统一和相融;另一方面体现为对人性恶的温和消解。在艺术上,充分展现出小说的诗学意境,并通过“回忆”的构筑方式,营造和谐美的意境。作者八十年代的小说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然性”。体现其人道主义的理想追求。 汪曾祺九十年代的作品体现了悲凉的审美风格。在内容上,表现出对存在接纳中的缝隙,透过书写人生的“荒寒”与“无助”、性的“压抑”与“神秘”,表现作者对现实人生痛苦的理解和悲悯,伴随着一份无奈。在艺术上,一方面显示出小说诗意的淡化,一方面体现为作者主观悲凉意绪的加强,特别体现在小说结尾营造的“荒凉”的氛围。这一时期的作品体现出作者对于苦难人生的微弱的抗议和挣扎生灵的悲悯。 书写“人性美”,营造和谐的人境,是作者与时代的对话方式;同时,受传统“中庸”文化精神的浸润和作者的成长经历的影响也是其作品体现“和谐美”的根源;而后期作家悲剧意识的加强,是作家创作个体意识的加强,这既得自于他沉浮于乱世的个人体验,更得自于文化末世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的渲染与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