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结构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工程结构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但事实上,工程结构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和损伤。进行结构损伤诊断,可以提高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危害性,可以获得潜在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构损伤检测的方法很多,振动测试技术由于易于实现诊断系统的自动化、小型化,且理论基础雄厚、分析测试设备完善、诊断结果准确可靠,加上振动诊断具有实时性、在线性、遥测性、可控性和提取信号的方便性等诸多优点而在工程诊断技术中占主导地位,在结构损伤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振动诊断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三种:直接分析法,时序分析法和参数识别法。其中参数识别法直接从测量的输入输出信号识别模态参数或物理参数的变化情况,具有很大的方便性。基于模态分析的振动诊断技术自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至今,已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目前来看,单一模态参数的诊断方法比较常见。而基于模态参数识别的振动诊断属于动力学的反问题,从数学上看,反问题往往不唯一和不确定,从而使识别结果可能不唯一,出现误判。所以目前多参量的综合诊断技术已经兴起,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的研究成果为损伤诊断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将模式识别或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结构损伤诊断,发展智能化的损伤诊断技术已成为当今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的主流。本文选取悬臂梁作为典型构件,将模式识别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基于模态分析的振动诊断技术中,利用由模态参数构造的损伤信息特征量建立损伤模式,对结构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进行分步识别,从而提高了损伤诊断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