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风倒是林隙的主要成因,是森林生态的一个扰动因子。对于林木生产,它又是一种常见自然灾害。因而,研究风倒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风倒是森林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倒是林隙的主要成因,是森林生态的一个扰动因子。对于林木生产,它又是一种常见自然灾害。因而,研究风倒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风倒是森林中常见的现象,主要包括干折和根倒两种情况。主要受林木的生物力学特性、土壤支持力和风的扰动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林木的生物力学特性与林木年龄、树干强度、干型、树冠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树木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土壤支持力受土壤的剪切强度、含水率、树木根系深度、宽度和重量等因素影响,两者共同决定了树木的总抗风性。风的扰动主要受风速、风压、频率、不同林分密度和复杂地形下的风场分布的影响。本课题将力学原理与生物体的生物性能结合起来,揭示东北云杉风倒的力学机理。主要研究东北地区鱼鳞云杉的风倒静力学特性,拟采用非线性假设,建立云杉树的静力学模型;把树干作为变截面体来处理,模拟自然风对树干造成的弯曲变形,最终揭示风倒现象发生时的力学机理。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观测考察东北云杉树种的几何形态,研究其形态参数和形态表征方法,建立形态表征的力学模型。2.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得到了云杉树有关结构刚度与弹性模量等生物力学性能参数。3.树木根系在土壤中的锚固强度、对树木地上部分支持力和产生的最大阻力弯矩的试验观测与分析。4.云杉树风倒非线性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分析。树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时,求得树干内部产生的应力、应变、挠度的大小及其分布。首先基于直法线假设,考虑云杉树轴线的伸缩变形,建立了变截面弹性杆在外载荷作用下静态大变形的非线性力学模型。然后列出其相对应的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平衡方程,其中包含了轴线弧长、轴线位移、横截面转角、横向位移、纵向位移、应力、弯矩等未知变量,并对其进行数值求解。最后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曲线和特殊点的值。研究表明:1.采用复合理论得到的云杉树结构力学常数随着树干高度的不同而不同。2.主根锚固强度与树干干基直径成非线性关系。3.在大树中发生风倒的可能性大于小树。4.非线性力学模型,为风倒研究注入新的思想和方法。
其他文献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Wirless Power Transfer,MCR-WPT)作为一个新型的非接触供电技术被提出之后,迅速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不少学者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原理、电路结构、线圈设计、传输特性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而对系统效率及相关性能有着重大影响的前端高频电源则研究较少。目前系统前端高频电源主要由信号发生
本论文以明渠均匀流和不同流动类型的非均匀流来划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光滑壁面明渠垂向流速分布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对比了均匀流和非均匀流不同的水力特性,得出了
近几十年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电能治理领域,面向低压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应用较广,技术也趋成熟。在中高压配电网中,一种基于H桥拓扑的多电平链式结构
本文以非线性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板结构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考虑地基非线性效应时四边自由矩形板的弯曲和稳定问题,以及非线性弹性地基上具有传力杆的间断矩形板的弯曲
运行硅橡胶绝缘子存在憎水性下降或完全丧失的情况,导致其耐污闪电压下降,增加了污闪事故发生的几率,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地安全稳定运行。为此,亟需展开有效地憎水性检测技术研
光伏发电是集开发可再生能源、改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重大课题,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 本论文对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进行研究。建立由光伏阵列
在煤矿开采领域中,综采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开采技术,而刮板输送机是综采设备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刮板输送机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刮板输送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轨座作为刮板输送机的重要零部件,存在着工况恶劣、受力情况复杂的问题,因此对轨座进行优化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针对此问题利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对刮板输送机的轨座进行了优化。拓扑优化方法是结构优化设计的一种形式,是
受能源与环境的影响,分布式发电(DG)的概念被提出。太阳能作为清洁、价廉的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而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不可控性使其难以充当大电网的有效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作为集中式发电的有益补充,因具有降低网络损耗,改善电压水平、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DG接入配电网后,使得配电网的拓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