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界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已达到相当的认同,问题的关键在于道德教育应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怎样回归生活?问题既然来源于生活,就应该从生活中找寻答案。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最高代表,是集中展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大舞台”,为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提供了合适的生活时空界度。本文以“春节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作用”为研究主题,试图在延续传统春节现代生命力的过程中找寻道德教育资源和途径,同时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思考如何使青少年过一个欢乐祥和、富有内涵的春节。因此本文在加强道德教育和弘扬传统文化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总体而言,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视角,以理论探寻—现实分析—解决对策为主线来进行追问和诉求。本文以中国传统春节为研究起点,追溯了传统春节的起源、变迁、内容和特点,从而找到了传统春节具有道德教育作用的依据,并进一步归纳出传统春节对青少年具有个体精神洗礼、家庭伦理养成、社会道德教化、强化民族认同、生态伦理教育等作用。在现代语境下,“年味渐淡”的春节导致其道德教育作用随之弱化。文本以豫北古城安阳为研究个案,通过对当地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参与、评价春节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春节在个体体验、家庭养成、社会教化、民族情感、生态伦理等方面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作用的弱化,并从青少年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进行归因。以春节为载体,有效发挥春节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作用,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青少年的文化自觉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从而形成一个促进春节发挥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作用的有机力量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