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正处在不断对改革进行深化的时期,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的道路上摸索前进,而直接借鉴的西方经验难以适应中国特有的国情,如何更好地实现对国家的治理、走最适合中国特色的改革治理之路,是我国目前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习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深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资源,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忽视传统、一味接受西方文化,就等于抽走了自己的精神支柱。而先秦时期的法家所倡导的“以法治国”、“当时而立法”、“富国强兵”等思想,与当今国家治理政策有许多相通之处。论文就从此处入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先秦法家有关国家治理方面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分析了其合理之处与局限,力求为我国当前国家治理提供借鉴与启示。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古时与当今国家治理一词的界定及区分,并对当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阐述;第二部分对先秦法家产生的背景及形成发展做出阐述,叙说了从“礼外并无法,法即在礼之中”到“以刑护礼,教化扬礼”的“法”的萌芽,分析了由于先秦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私人办学兴起,诸侯国间展开了激烈竞争并相继展开政治变革的社会背景,致使法家应运而生,并阐述了经由管仲、李悝、吴起、商鞅、韩非等一代代法家思想家的继承、改进,最终形成了法家完整的治理国家的思想体系的创立、发展及完善过程,为后面详细阐述法家思想内容打下基础;第三部分是先秦时期的法家实施国家治理相关的理论,深入分析了先秦法家国家治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论、历史发展观及务实观,以及先秦法家治理国家“务力耕战”、“赏贤罚暴”、“以法治国”、“抱法处势”及以术治吏的基本主张;第四部分是对法家国家治理理论的评述,论述了其历史意义以及在历史朝代中的运用情况,总结出其好的有利于国家治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找出了其由于时代限制而产生的局限性;第五部分是先秦法家国家治理思想对当代的启示,从法家思想的人性观、法治思想、吏治思想、“务力耕战”思想入手,从中汲取有利的部分,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