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分析18F-FDG PET/CT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术前均行18F-FDG PET/CT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其中男性患者8名,女性患者8名。根据内分泌检查及肿瘤病理结果将垂体腺瘤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无功能型垂体腺瘤8例,泌乳素(prolactin, PRL)型垂体腺瘤3例,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大小将垂体腺瘤进行分类,其中微腺瘤3例,大型腺瘤7例,巨大型腺瘤6例。根据术中肿瘤质地情况进行分类,质地柔软12例,质地中等3例,质地坚韧1例。在18F-FDG PET/CT显像时,测量垂体腺瘤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统计学分析SUV与性别及垂体腺瘤的类型、大小、质地之间的关系。结果:1、18F-FDG PET/CT显像时,垂体腺瘤表现为均匀的放射性核素聚集。2、在30分钟(minute, min)时间点进行18F-FDG PET/CT扫描时,垂体腺瘤检出率在93.7%,延迟扫描时检出率在100%。1例垂体微腺瘤在30min时间点进行扫描时为假阴性表现,在50min延迟扫描时肿瘤表现为点状的放射性核素聚集。3、无功能型腺瘤与GH型腺瘤的SUV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无功能型腺瘤与PRL型腺瘤的SUV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GH腺瘤与PRL腺瘤的SUV之间无相关性(P>0.05)。4、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在18F-FDG PET/CT显像时肿瘤的SUV具有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无论是否延迟扫描,微腺瘤与大腺瘤的SUV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腺瘤与巨大型腺瘤的SUV之间比较有相关性(P<0.05);大腺瘤与巨大型腺瘤的SUV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垂体腺瘤在30min及50min18F-FDG PET/CT显像检查时,性别与肿瘤的SUV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6、质地柔软组与质地中等组肿瘤的SUV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地坚韧组肿瘤只有1例,未作统计学分析。结论:1、18F-FDG PET/CT显像可应用于垂体腺瘤的诊断研究。2、18F-FDGPET/CT延迟扫描可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阳性检出率。3、无功能型腺瘤对18F-FDG的摄取较GH型、PRL型腺瘤高。4、垂体腺瘤体积越大对18F-FDG的摄取越多。5、垂体腺瘤对18F-FDG的摄取与性别无关。6、18F-FDG PET/CT显像不能对垂体腺瘤的纤维化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