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SOD、PRDX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gang3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和过氧化物酶6(peroxiredoxin6,PRDX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1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由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初发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标本共60例,另外收集20例同期确诊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患者的资料和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DLBCL组织及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MnSOD和PRDX6蛋白的表达,分析MnSOD和PRDX6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Ann Arbor临床分期、IPI评分等)之间的关系及二者在DLBCL组织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结果MnSOD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45/60),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10/20);PRDX6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21/60),同样也高于对照组组织中的5%(1/20),结果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nSOD和PRDX6在DLBCL组织中的表达均与DLBCL患者的Ann Arbor临床分期、B症状及IPI评分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LDH无明显相关性。MnSOD和PRDX6在DLBCL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133,P<0.05)。结论1.MnSOD和PRDX6在DLBCL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2.MnSOD和PRDX6在DLBCL组织中的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B症状及IPI评分相关。3.MnSOD与PRDX6在DLBCL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相互作用可能对DLBCL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关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病人血清NLRP3及IL-18水平变化,探究在AKI发生时,其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用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6月3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56例脓毒症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依据KDIGO诊断分期标准分为AKI组30例,非AKI组26例。轻度AKI包括AKIⅠ期;重度AKI包含AKIⅡ
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入院放疗的患者,统计其放疗期间的营养干预措施及反应营养状况的相关指标,探讨放疗前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收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宁医大总院放疗科收住的行放疗的8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其放疗开始前一天、放疗中期(放疗剂量完成一半时)及放疗结束时这三个时间点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测量其人体指标,如:身高、体重。血液学指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在宫颈癌病变中的作用及对诊断治疗可能具有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宫颈癌126例(鳞癌91例,腺癌20例,腺鳞癌15例),HSIL(CINII、CINIII 40例),LSIL(CINI 4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的石蜡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PD-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发生心脏骤停(C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重度AOPP患者发生CA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度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A分为CA组和非C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症状与体征、入院时生命体征及相关评分、入院当天实验室指标及临床预
目的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年至2019年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生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以提升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生理的认识,为扩张型心肌病诊疗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第一手临床资料。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DCM患者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例有头痛、多尿、多饮症状的颅内钙化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诊断治疗过程,总结颅内钙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并整理该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备案,获取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采用EDTA抗凝采血管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静脉血5ml,-20℃保存。以受检者血液来源的基因组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威胁人类生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尽管外科手术、放化疗及生物治疗在CRC的防治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CRC的预防和治疗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阿司匹林(Aspirin,A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慢病防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被证实在CRC的防治中有很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此外,肠道菌群失调与CRC密切相关,益生菌制剂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抑制C
目的基于毒瘀交阻的理论指导,研究不同剂量复方蜥蜴散通过HIF-1α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而干预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PF级4周龄BALB/c-nu雄性裸鼠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A组)、华蟾素阳性对照组(B组)、5-Fu阳性对照组(C组)、复方蜥蜴散低剂量组(0.07g/ml)(D组)、复方蜥蜴散中剂量组(0.14g/ml)(E
目的分析非病毒性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negative and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negat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NBNC-HC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搜集整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首次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56
目的研究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这种疾病组合的死亡率是巨大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在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等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共纳入患者135例,将其分为两组:特发性肺纤维化组(IPF);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组(IPF-LC)。其中IPF组83例,IPF-LC组52例。分别收集(1)一般资料(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