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建造了大量的城市广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城市缺乏公共空间的状况,同时也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这些新建的(当然也包括那些更早些时候建造的)广场除了在城市里起着调节空间密度以及衬托重要建筑的作用以外,很少能够真正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舞台。单一的形态和缺乏人情的尺度使这些规模庞大的空间常常受到冷遇,如果不是中国人口密集,这些缺乏行为支持的广场真会无人问津了。中国城市广场的出现明显受到西方城市文化的影响,更受中国政治意识形态的制约,其中,影响是片面的,而制约是全方位的。当学术界对西方广场文化传统的理解还处于朦胧状态时,建设之风便席卷全国,于是长官的意志便成为最终的决策,对权力的颂扬取代了对人性的关注。事实上,对中国城市广场设计艺术的研究直到今天仍处于萌芽状态。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学术界引进了不少国内外城市设计的优秀文献,国内的学者从城市设计这一方面对中国城市广场进行了一些扎实的探索。而直接针对城市广场的研究只能列举王珂等人的《城市广场设计》及蔡永洁的《城市广场》,尽管这些书籍也涉及对中国新建城市广场的分析,但该研究还基本停留在对概念以、设计原则及广场类型的粗略介绍层面,该领域内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研究还是空白。
本文以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城市广场设计艺术研究理论,为人们提供制订最佳方案以实行优化设计组合和优化设计管理的手段,提高决策者、管理者和设计师的水平,使我国城市广场建设摆脱现有的模式,向安全化、舒适化、人性化、人文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