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肥胖痰湿证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k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多角度分析文献中记载的有效治疗肥胖痰湿证所运用的方剂,以挖掘出治疗中的常用药物、药物组合以及组方规律,从而整理出治疗肥胖痰湿证的用药组合和组方意义,以便为中医临床诊治和开发新方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1)于中国知网、万方等各大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从数据库成立起至2020年12月31日所收录的关于中药治疗肥胖痰湿证的有关文献期刊,以及《中华医典》中收录的有关肥胖痰湿证中药治疗的相关文献。(2)从药物名称、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等方面,运用EXCEL表格分门记录,以建立一个肥胖痰湿证治疗处方的数据库。运用SPSS数据挖掘软件从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以挖掘出治疗中的常用药物、核心组合以及新处方。【结果】(1)本研究共筛选出420首处方,总共涉及271味药物,药物总频次达4368次。结果得出治疗中使用最多的10味中药为:茯苓、白术、泽泻、半夏、陈皮、苍术、山楂、甘草、黄芪、丹参,频次均在100次及以上。药物使用类别主要以补虚药、利湿药、清热药、行气药、化痰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物四气统计结果显示以温、寒、平性为主,占全部使用药物的97%。五味以甘、苦、辛味药为主,占全部使用药物的90%以上。归经统计结果主要为胃经、脾经、肺经、肾经,占全部使用药物的66.2%。(2)因子分析:从前26味高频使用药物中提取出了11个公因子,分别是:公因子1:半夏、陈皮、茯苓;公因子2:桂枝、白术;公因子3:荷叶、决明子、山楂;公因子4:山药、薏苡仁,等。(3)聚类分析:对以上提取出的11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类聚类处方,分别是:第一类: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甘草、香附;第二类:白术、党参、山楂、石菖蒲、当归、决明子、枳壳、荷叶、大黄、桂枝、黄连、川芎、柴胡、厚朴、黄芪;第三类:山药、薏苡仁、丹参。(4)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30%,置信度≥50%得到治疗肥胖痰湿证常用两味药药物组合57个,其中同现频次大于100次的有9个,分别是:茯苓-白术、茯苓-半夏、茯苓-陈皮,等。得到三味药药物组合8对,分别是: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白术-茯苓、半夏-白术-茯苓,等。(5)运用聚类分析对使用频次在前61位的药物(占全部药物使用频率的80.2%)进行分析可得到8个新方组合,分别是:新方1:茯苓、白术、半夏、陈皮、苍术、当归、香附、菟丝子、淫羊藿;新方2:茯苓、白术、泽泻、半夏、陈皮、苍术、薏苡仁、厚朴;新方3:茯苓、白术、泽泻、半夏、陈皮、山楂、荷叶,等。【结论】(1)治疗肥胖痰湿证多使用补虚药、利湿药、清热药、行气药、化痰药和活血化瘀药相配伍,以祛湿化痰、燥湿清热、补益脾肾以及行气活血等。(2)茯苓甘淡渗利,为利水消肿之要药,是治疗肥胖痰湿证最常用的药物。药物四气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以温化痰湿,补益肾阳,清热利湿。五味多为甘味、苦味、辛味,以补虚泻实,行气活血。归经多为胃经、脾经、肺经、肾经,以助人体津液正常代谢。(3)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挖掘出聚类方分别是以祛湿化痰,利水燥湿为主要功效的组合和以行气活血,清热燥湿为主要功效的组合以及以补益健脾,化瘀利湿为主要功效的组合。(4)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补虚药与利水渗湿药、补虚药与化痰药在治疗肥胖痰湿证中存在丰富的配伍。(5)聚类分析得到8个聚类新方,可分别作为治疗肥胖痰湿证的基础方或在其合并病证中使用。如茯苓、白术、泽泻、半夏、陈皮、苍术、薏苡仁、厚朴,功主燥湿化痰,适用于肥胖痰湿证的基础治疗;白术、甘草、大黄、当归、川芎、黄芩、栀子,功主清热燥湿,活血行气,适用于痰湿壅滞郁热,热盛于湿的肥胖痰湿证治疗;茯苓、白术、半夏、陈皮、苍术、当归、香附、菟丝子、淫羊藿,功主温肾健脾,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痰湿堆积的肥胖痰湿证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中药方剂降逆调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型),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通过疗效观察、症状对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论证中医方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作用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健康需要。方法:收集本院国医堂和脾胃肝胆科门诊、住院部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依次将患者编号为1至60号,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用中
目的:对艾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富集分析,结合网络毒理学初步探讨其毒副作用。通过艾烟对SD大鼠的急性毒性研究明确半数致死浓度同时对网络毒理学的靶点预测进行验证。采用转录组学比较全死组与全不死组肺脏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进一步筛选目的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初步探讨高浓度艾烟对大鼠肺脏的毒副作用机制。为后续艾烟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数据,进一步传承与发展艾灸技术。方法1.采用HS-GC-MS方法对鄱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创面注射联合生肌玉红膏油纱外敷治疗骨科常见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骨科的60例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RP创面注射(每周1次)并联合生肌玉红膏油纱外敷(每1天1次)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PRP创面注射(每周1次)进行治疗。连续治疗不少于4周。观察并详细记录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目的:刘中勇教授长期从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对稳定型心绞痛有着独到的辨治特色,故对其辨治稳定型心绞痛经验进行研究整理。进一步深化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认识,探讨刘中勇教授对本病的辨证思路和遣方用药特色,为临床本病的诊治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从导师的门诊病例中挑选203例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病历,运用Microsoft excel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病例进行数据的录入,进行性别
研究目的:通过蒋小敏教授治疗失眠医案数据库的建立,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和总结蒋小敏教授治疗失眠的辨治经验和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辨证论治失眠提供思路及方案。研究方法: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构建蒋小敏教授治疗失眠医案数据库,整理筛选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初次因失眠至蒋小敏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求诊患者的医案,再利用IBM S
目的:本研究以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养生功法治疗气虚型便秘,并与西药乳果糖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中药及养生功法在气虚型便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二者联合治疗便秘的可行性、有效性,为便秘的临床治疗和远期管理提供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间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中医辨证符合气虚证,符合纳入标准共8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采用红外热断层技术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型和血瘀证型的红外特征,并观察热敏化腧穴的分布情况和出现的灸感类型,为中医临床辨证和热敏灸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证、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30例,另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共90例受试对象,利用红外热断层像技术采集每位受试者腰阳关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委中穴的红外温度值,共采集两次,中间间隔8小时,取两次平均值,观
目的:探索颈椎病(神经根型)迟发型热敏化腧穴的红外特征,以期为临床寻找一种高效、客观、准确的检测迟发型热敏化腧穴检测技术。方法:本研究将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采集每位患者的红外热成像图,记录大椎、肩井(患侧)、肺俞(患侧)、肩髃(患侧)穴的红外温度值,并于次日用灸感法探查上述4个腧穴(每天探查1次,每次探查40min,共探查3天)。根据是否出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热敏灸炼脐术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究不同灸量下热敏灸炼脐术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为热敏灸炼脐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悬灸患侧內膝眼、犊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施以热敏灸炼脐术治疗,根据灸量分为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观
目的:通过对热敏灸与传统艾灸治疗气虚型癌因性疲乏(CRF)患者的临床研究,为探索CRF的高效灸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分组: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观察组)、传统艾灸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两组均选取关元、足三里(双侧)、神阙穴施灸。2.操作方法:两组CRF患者均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取舒适的仰卧位。热敏灸组:参照《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先在关元、足三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