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络诊察取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疾病提供经络辨证的临床依据。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41例。治疗过程中,有10例受试者脱落,治疗组2例因外出旅游时间超过2个月自动脱落,2例久居外地未归自动脱落;对照组4例因外出旅游连续4周未行治疗视为自动脱落,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现乙肝停止治疗,1例因工作变动无法坚持治疗要求退出试验,最终完成有效病例71例,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治疗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经络诊察,配合使用81道经络能量测定仪对患者十二经的经络虚、实、寒、热状态进行测定,试验组结合经络诊察及经络检测结果辨经选穴,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辨证分型取穴原则选穴,两组患者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PRO量表积分、胃镜、病理等方面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并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对两组的中医症状和PRO量表积分进行随访比较。结果:治疗前将两组之间一般资料、主观及客观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疗前12条经络异常反应点最多的五条经络依次为: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在临床症状、PRO量表和胃镜疗效等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数据在症状疗效、病理组织学积分及疗效方面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数据在临床症状和PRO量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经络诊察取穴法与常规中医辨证分型取穴法针刺治疗萎缩性胃炎,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胃镜疗效与胃粘膜病变状态。2.经络诊察取穴法针刺治疗萎缩性胃炎,在改善病理疗效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病变方面优于常规中医辨证分型取穴法。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变经络不仅与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有关,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阳胆经的异常也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