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鸡支气管、气管、肾脏、输卵管、腺胃、肠道等病变,在饲养环境差的情况下,易引起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继发感染而提高鸡群的发病死亡率,导致产蛋鸡的生产性能降低。单一疫苗免疫很容易失败,给世界养禽业带来巨大损失。为此,掌握河南省养鸡业中IBV流行变异株的分子特征有利于IB的检测防控工作。本试验鉴定了2008~2010年自河南开封、新密、许昌、新郑、荥阳等市县分离的7株IBV毒株,代号分别为HN081、HN082、HN091、HN092、HN101、HN102和HN104。将分离株进行9~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接种后收集尿囊液进行常规细菌、血凝试验检测阴性后、用RT-PCR方法扩增IBV Sl与N基因。对分离株HN104尿囊液用新配制l%胰酶处理尿囊液后血凝滴度为28,EID50为10-5.5/0.1ml,对NDV在鸡胚增值产生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显示:HN104株可致SPF雏鸡出现呼吸道和“花斑肾”症状。通过对4株河南分离株进行S1基因的序列测定,核苷酸同源性在77.4~96.9%,与39株参考IBV同源性为76~100%,并且构建进化树,分离株HN104与HN082为基因I型属于近10多年优势流行致肾病变LX4基因型;HN091为基因III型属于台湾独特TW2296/95型基因型毒株;HN092为基因II型与疫苗株型M41核苷酸同源性高为99%,可能是免疫压力下变异的疫苗株。除HN092外的其它3株分离毒与美国Mass型疫苗株、澳大利亚T株、欧洲4/91株亲缘关系远低于78%。对N基因进化树分析6株分离株中5株属LX4基因型。通过对2009年分离的HN091株和2010年分离的HN104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其基因组全长序列和各个基因均表现出与国内分离株较高的相似性。HN091与HN104分离株与已报道的12株全基因代表性毒株的各基因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全基因组中最保守的是非结构基因5b,变异最大是非结构基因3b;5’UTR与病毒起始复制起重要作用非常保守同源性92.0~99.8%。3’UTR变异大同源性59.1~99.5%,3’UTR缺失的大片段可能有利于病毒复制与发转录。HN091分离株是一自然重组株,其S1基因重组于台湾独特基因型TW2575/98型毒株,3a、3b基因重组与广西GX-YL5型毒株,HN091全基因主体于另一河南分离株HN104型毒株同源性高,推断是不同毒株基因重组或点突变的结果。HN104株全基因与2007年四川德阳分离株DY07同源性高达95%;通过对HN104的每个基因与5’UTR与3’UTR进行BLAST检索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HN104株是DY07遗传演化的结果。河南是养禽业大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也为IB的传播流行提供了前提条件。研究表明,河南省鸡群中IBV存在多种基因型变异病毒,本次试验分离出大多是中国最流行LX4基因型毒株。河南分离株HN104与HN091全基因扩增为进一步研究IBV变异分子机制及为IBV反向遗传操作构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