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美国新闻学者、记者的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报道实践活动中以来,精确新闻已经经历了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了新闻报道方式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闻流派。作为一种反映普遍民意、呈现民意调查结果的新闻报道方式,精确新闻的诞生是大众媒介检验自身舆论监督功能的一次华丽的自我转向。精确新闻报道传入我国新闻界已经有着近30年的历史了。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越来越注重倾听百姓的声音,公民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入进民主决策。同时,在各种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精确新闻成为媒体呈现民意和舆情的重要方式。精确新闻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近年来,一些有争议的精确新闻报道引发了社会与民众质疑、不满的情绪。这从根本上有悖于精确新闻科学、客观的本质,极大损伤了媒体的公信力。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报道的专版“青年调查”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中国青年报》在1993年便成立了“社会调查中心”这个专业从事社会热点民意调查的机构,并开辟专门的版面报道调查结果。几经改版,在2005年推出了刊登各类民意调查报道的专版“青年调查”。作为《中国青年报》的特色栏目之一,“青年调查”版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重点,固定在周二、周四推出刊登一定数量的相关精确新闻报道,影响日盛。本文以“青年调查”版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新闻生产的流程,以及学者肖明提出的精确新闻公布性“十项标准”进行比对研究,来探析《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报道特色?它在实践操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以及面对新时期、新技术的发展,它须如何应对?除去绪论,本文正文部分共有四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精确新闻报道研究现状,厘清国内外精确新闻产生发展的背景、过程,阐述精确新闻的特征与功能。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三章及第四章,通过对新闻生产流程的考察,以及与学者肖明提出的精确新闻公布性“十项标准”进行比对研究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内容分析,探析《中国青年报》精确新闻的报道现状及形成的报道风格和特色,总结其在新闻生产中暴露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第三部分,针对通过内容分析总结的问题展开对策研究,并讨论在大数据时代下精确新闻的发展路径和前瞻。伴随着传播技术的演进和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深化,精确新闻报道因其天然的属性成为了媒体呈现民意和舆情的重要方式。面对这种近来引人注目的新闻报道方式,本文选取精确新闻报道实践中的翘楚——《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版作个案研究,以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以上研究为其更好地参与报道实践、厘清发展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媒体的精确新闻报道实践、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