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收益概念入手,提出从逻辑上要提高目前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核心是两点:一是从外部使用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建立一套容易理解和解释、并且有针对性的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估和分析体系,从而提高报表使用者分析和甄别信息的能力;二是完善上市公司的外部和内部治理,从而对管理层的收益呈报进行有效监督。本文的综合了比较研究法、博弈研究法以及实证研究法,并利用了聚类研究、层次分析法、一元均值方差分析、多元回归模型、Logistice回归判别模型等多种研究手段。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以及成果归纳如下: 1、本文首先从“收益”概念入手,比较了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概念,进一步的分层研究发现影响“收益质量”的原因有:企业自身经营、会计制度缺陷和主观操纵。本文还构筑了一个基于非对称信息的公司估价博弈模型,说明收益操纵是经济人逐利本性下的理性选择,而且当经济越繁荣,操纵收益的情况就越严重,而其“劣币驱逐良币”的特征对资本市场的伤害是巨大的,对收益质量的深入研究可以缓解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因此具有理论和实务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2、目前已有的收益质量测度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比较片面,往往只是研究影响收益质量的某一方面而已。利用综合收益质量评估体系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特征的实证研究有如下发现:首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收益质量水平偏低,但从发展趋势看,由于近年对收益质量问题的逐渐重视、制度环境的改善、以及监管的加强,2000年到2003年收益质量逐年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还很严重,但还是呈现改善的趋势;其次,实证研究首次从收益质量的角度证实了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过度财务包装的行为,因为当年新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显著高于上市超过两年的公司,但同时收益质量却显著的低,说明新IPO公司的收益数据更不可信;最后,发现收益质量与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所以要对竞争激烈的农业、工业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加以关注,特别要对综合类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引起重点关注。 3、第四、五、六章分别深入研究外部投资者保护、股东治理和董事会治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影响。 4、第七章提出要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政策建议为:鼓励商业化的收益质量评估模型的研究、提高我国外部投资者的保护水平、鼓励基金公司长期持股和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为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和表决提供更好的便利条件、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本文的关键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研究内容的定义上,本文把企业自身经营、盈余管理和虚假财务纳入一个框架内研究,因为目前所有的评估方法并不能区分这三种影响,如最为学术界接受的应计利润法中的非可控应计利润和管理后盈余分布法中的管理后的盈余分布其实都是这三种影响综合后的结果,但国内以往的研究多数是将盈余管理和虚假财务割裂开的,研究内容的统一是本文的一个贡献。 (2)以SFAC2概念为基础,结合国内评估模型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精华,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以层次分析法(AHP)构筑权重,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综合收益质量指数评估体系,并从可持续性、及时性、无偏性、表象真实性四个方面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 (3)大量采用了实证的方法对中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结构与收益质量关系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现代化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能源,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电力的供需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针对
本文提出了现实中的各种风险也在时刻威胁着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以促进成长已经成为必须引起创业企业关注的问题。 本文着重对其中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