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迅猛发展的今天,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使人们更加确信城市集群化、区域化发展模式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根本趋势,人们甚至毫不讳言:“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更是城市化的世纪;未来的国际竞争不仅仅是科技的竞争,更是区域城市群体的角力。”而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三大核心城市群之一,已具备强大的群体实力和显著的经济外溢效应。由于城市群发展的人口、规模及结构是否合理和协调,直接关系到城市群功能的发挥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分布发展状况的研究将为政府管理部门开展区域城市群发展规划、布局和调控提供依据,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缓解区域内人口、交通和环境等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为了能够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分布的现状和趋势作出判断,首先需要给出一个理论标准作为参照依据。本文选取了在城市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齐普夫人口分布定理作为这个参照标准,然后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分布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其同齐普夫定理的理论最优值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分布的首位度指数、齐普夫系数和城市基尼系数进行分析后发现,较齐普夫理论认为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理想状态来说,长三角城市群内首位城市上海的人口数量过多,而其他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分布则过于平均。第二,通过对以上几个指标运用Hurst指数进行预测后发现它们均具有正相关性,即它们过去的一些趋势性能很好地延伸到未来。即若未来长三角城市群继续保持现状不变,其首位度指数、齐普夫系数和城市基尼系数均将平稳上升。换句话说,在缺少外部干预的情况下,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分布将很难达到齐普夫定理的理想状态。基于此,本文认为当地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建立大都市圈,在圈内进行统一的交通、电信、住宅以及产业的布局,从而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分布的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