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合作社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主要形式,是新式借贷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银行和农民借贷之间的纽带,是乡村借贷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与广大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对信用合作社的研究已经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涌现出大批学者,著述论著颇丰。然而信用合作社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性。其中对西北地区信用合作社的研究关注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本文以民国时期西北陕甘宁青地区为背景,采用社会史与经济史相结合的方法,在简要介绍西北农村合作运动历史背景后,通过对信用合作社借贷活动情形的详细考察,进一步分析信用合作社借贷活动的绩效与不足,以便读者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地区信用合作社的借贷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西北农村合作运动的概况。包括西北农村合作运动的背景和西北农村合作运动的发展两部分内容。第二章,描述信用合作社的运作方式,包括借贷资金来源、借贷对象及用途、贷款方式,并着重对西北地区信用合作社借贷活动的特征进行分析。一、建立时间晚,但发展速度快。二、农民借贷比重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三、社员成分多以富农为主。四、借贷用途不同。第三章,主要论述西北地区信用合作社借贷活动的绩效与不足。信用合作社作为新式借贷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民提供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农村金融,打破了高利贷在农村借贷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但它的出现和发展不并是农村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过多依赖外部条件,也使它的借贷活动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