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贯穿金阳新区与贵阳老城区,途经目前最主要的客流走廊,连接老城与新区、兼顾客流和城市发展引导,对于缓解贵阳市交通压力、加强内外交通融合,促进城市向金阳新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在地下水富集的贵阳市区修建轨道交通,特别是其中的地下线部分,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地质问题就是地质环境中的地下水与轨道工程的相互作用问题。研究发现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地下水的关系密切。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常常需在一定范围内疏排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开裂等问题。当在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抽、排水等工程活动还易触发岩溶塌陷活动。另外,线形的隧道有可能阻断地下水的流动,或破坏原有的储水结构,造成地下水位壅高,从而影响到地层的稳定和附近建筑物的安全。贵阳市历年来在城市建设施工、地下水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因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扰动,不仅带来了水环境的变化、也因此诱发了许多上述环境地质问题。本次论文依托“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环境影响评价”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化研究;查明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边界,地下水的补、径,排泄条件,完成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全面了解了线路施工方式,对线路穿越地下水不同循环带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区,明确了影响区域和影响方式;计算了工程施工排水影响范围、涌水量及车站修建后流量不变情况下水位壅高值;类比了贵阳市中华北路岩溶塌陷实例,分析水位下降可能引发的工程区岩溶塌陷的问题。参照行业规范,对工程施工及运营期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进行了判定。得出如下几点主要研究成果:(1)综合地质构造、地形、水系、岩性及地下水排泄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一级水文地质单元,六个二级水文地质单元。线路直接穿越单元包括Ⅰ1:野鸭堂子单元、Ⅱ1:贵阳向斜子单元、Ⅱ2:花溪子单元;(2)根据线路施工方式及线路穿越段所处的地下水环境的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三段地下水环境影响区域;(3)在对线路区间、站台施工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线路穿越特点,对线路各段及基坑排水后,地下水下降影范围、排水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各地下车站、区间工程施工涌水量差异大,涌水量大的地段需采取抽排措施;(4)在“火车站”站施工时,兼具内外因的双重影响,诱发地表岩溶塌陷的可能性最大,需措施进行预防及治理;(5)地下水水位壅高幅度不会给区内地下水造成影响;(6)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内贵阳市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其他文献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运行时间的增长,机组大型化复杂化已成为发展的趋势,为了能够准确的掌握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提高机组的发电性能及运行可靠性,降低机组运行及维护成本,本文利用风电场多年积累的海量历史运行数据,针对风电机组传动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故障预警方法。通过故障预警可以有效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次数,避免重大故障的发生,同时提前安排合理的检修计划,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也为
近年来,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取得了极大进步,人们对于各向异性现象的了解也更为深入。多波资料比单纯纵波含有更为丰富的地层信息,综合利用纵横波资料可以获取更为详
摘 要:本文从4G基站概述和基站共享阐述,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对4G网络基站共享优化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同行进行参考。  关键词:4G网络;基站共享;优化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4-0267-02  1 引 言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已经进入了LTE全面发展的时期,但是三大运营商的规模存在差异,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迫切需要加快站
大别造山带分布有大量NNE走向的岩脉,其岩石类型多样,包括石英正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以及辉绿岩等。区内广泛发育中生代岩浆岩,以中酸性为主,伴有少量的基性岩。岩
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提高,煤矿对于勘探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矿方已将勘探3m-5m左右断层列入勘探要求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在煤矿开采、掘进过程中,小断层、小构造往往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表及以下往往是由多含水层构成的复杂地下水系统。本文以安徽省淮北煤田宿县矿区为研究区,选择宿南矿区新生界松散层第四含水层地下水,二叠
高炉长寿已经成为当代炼铁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生产力,降低炼铁成本,提高高炉寿命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依据我国对高炉寿命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炉耐火内衬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