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有设计的8周排球教学对高中生执行功能、学业情绪的影响,揭示排球教学、执行功能和学业情绪的关系,为学校合理的组织体育教学,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积极学业情绪、消除消极学业情绪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2个班共73名高三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选取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共37人(女生16人,男生21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共36人(女生15人,男生21人)。实验组以中等强度进行8周有设计的排球教学,每周两节课,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对照组按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8周的常规教学,每周两节课,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使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评估排球教学前、后各组高中生的学业情绪,采用Flanker、N-back和More-odd shifting任务分别评价排球教学前、后各组高中生执行功能的抑制、刷新和转换三个子功能。研究结果:两组基线人口统计学变量、学业情绪、执行功能差异均不显著,经过8周排球教学干预后:(1)学业情绪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维度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差异显著(P<0.05),由于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消极低唤醒不具有显著性差异IF(1,71)=0.18,P=0.67>0.05],后测消极低唤醒具有显著性差异[F(1,71)=8.18,P=0.01<0.05],干预后实验组的消极低唤醒得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后消极低唤醒得分低于干预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球教学干预后实验组的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2)执行功能方面,抑制功能的不一致条件正确率、一致条件正确率和抑制能力的时间 × 组别效应分别是[F(1,71)=1.42,P=0.24>0.05]、[F(1,71)=0.63,P=0.43>0.05]和[F(1,71)=0.97,P=0.33>0.05]差异都不具有显著性;刷新功能的反应时平均值的时间×组别效应[F(1,71)=0.20,P=0.66>0.05]和正确率的时间×组别效应F(1,71)=0.44,P=0.51>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换功能的反应时平均值的时间×组别效应[F(1,71)=10.30,P=0.0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正确率的时间×组别效应[F(1,71)=10.61,P=0.0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由于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转换功能反应时平均值和正确率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F(1,71)=1.90,P=0.23>0.05]、[F(1,71)=0.18,p=0.81>0.05],后测转换功能反应时平均值和正确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F(1,71)=14.08,P=0.00<0.05]、F(1,71)=20.07,P=0.00<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转换控制反应时平均值低于对照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后转换控制反应时平均值低于干预前、正确率高于干预前。8周排球教学对高中生的转换功能有显著提高。(3)通过PROCESS中介效应分析得知,排球教学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影响的总效应的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不包含0,表明排球教学能够影响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的变化;排球教学通过执行功能中的转换功能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影响的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不包含0,表明排球教学通过转换功能的中介作用影响高中生的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执行功能中的转换功能在排球教学与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之间起着中介效应。排球教学干预可以显著提高高中生执行功能中的转换功能,转换功能显著反向预测高中生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即转换功能越好,相对应的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得分越少。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得分减少意味着高中生厌倦、无助、沮丧、疲乏-心烦等消极学业情绪减少。研究结论:(1)8周排球教学可以有效改善高中生的学业情绪,对降低高中生的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有显著效果;(2)8周排球教学可以提升高中生执行功能中的转换功能,对抑制功能、刷新功能方面效果不明显;(3)转换功能在排球教学与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关系中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