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隐喻为代表的修辞研究历史悠久。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学派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有别于日常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偏离。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雪莱等为代表的浪漫派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隐喻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否认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之间有什么区别。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众多学科都把隐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各种理论不断出现。国外现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将修辞学作为语言学中的领先科学,用隐喻等修辞手法解释很多语言现象,包括语法现象。伴随着Lakoff和Johnson的Metaphor We Live By的出版,语言学界对从认知角度研究修辞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Langacker等人的认知语法,Fauconnier等人对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的研究,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研究热潮。而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这两种修辞手段正是借用了隐喻生成与理解语言的机制来运作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清楚说明这两种手段的生成过程。此外,如果说被认为是认知语用学基础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阐释了人们从字面意义推演到言外之意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用该理论对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予以分析。最佳关联的寻求,也是对各种可能意义的优选。优选论在这里更能解释在建立起关联之后的意义寻求过程。本文旨在运用心理空间理论、关联理论从认知视角探讨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运行机制。论文第一章总体介绍了修辞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并简述了从认知角度研究修辞的成就;第二章给出了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定义,重点阐释了从认知角度对它们进行研究的理据;第三章运用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产生过程;第四章则运用关联理论并结合优选论,阐明在理解这两种修辞手段过程中对意义是如何选择从而正确理解的;第五章得出结论: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并非神秘不可测,修辞也并非天才才‘可以运用;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这两种修辞手段,也是对基本的认知手段的应用;语言学的各种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它们是互补的,并对进一步从认知角度研究这两种修辞提出了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