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雨的土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a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女性主义萌芽于女性主义思想和生态学思想的结合。它不仅关注女性问题和生态问题,也关注诸如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异性恋主义等其他形式的不公正制度或者等级制度问题。通过批判西方的二元对立思想,倡导宇宙万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生态女性主义向所有霸权统治关系发出挑战。本论文尝试采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全面解读《少雨的土地》这部散文集。该作品由14篇散文组成,是美国生态女作家玛丽·奥斯丁的代表作。被誉为女性主义者、自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玛丽·奥斯丁倾其毕生精力关注美国西南边疆地区。《少雨的土地》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著名的作品。该作品是基于她在美国西南边疆沙漠的12年亲身经历写成,作品中广泛而深刻地探讨了美国西南沙漠地区的女性问题、环境问题和当地印第安种族问题。通过采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该作品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奥斯丁强烈谴责了西方文化中二元对立的等级制度、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主义意识形态。一方面,奥斯丁描绘了土著印第安女性独立自强的生活。她将看似毫无生机的贫瘠沙漠刻画成主角,赞誉了自然的创造力和塑造力以及非人类物种强大的适应能力。她还勾勒了生活于沙漠边缘的多种族小镇和谐自足的生活场景。这些都强有力地证明了西方文化中关于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二元对立的荒谬性。另一方面,通过诠释沙漠中人类、自然以及其他非人类物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活状态,奥斯丁揭示了整个宇宙是一个万物平等、相依相存的生态网。《少雨的土地》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对美国西南沙漠的人文和自然的真实写照,同时还反映了奥斯丁自身对精神避难所的诉求。通过对奥斯丁创作该作品前个人经历的研究,发现奥斯丁出生并成长于男权制家庭中,从小被母亲忽视,被兄弟欺压。自小就展露出写作天赋的奥斯丁婚后又深陷家庭主妇角色和写作事业理想不可兼得的矛盾中。与丈夫的隔阂、弱智女儿的出生、以及周边社区的舆论让她的生活和精神几近崩溃。当时美国社会物欲猖獗,不惜践踏自然追求发展,这与奥斯丁的早期生态主张背道而驰,又进一步使奥斯丁对人生以及社会深感失望。孤独绝望的奥斯丁强烈渴望一个精神避难所,于是投身写作,在文字世界里寻求安慰,创作了《少雨的土地》。在这部作品中描绘的生态女性主义美好世界不仅给奥斯丁以心灵慰藉,也给我们现代社会勾画了一个理想和谐家园的蓝图。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从加强学习方法引导、抓好学生基础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孙慧芬近年来的乡土小说一直以表现新时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文明冲撞带来的人性等的变化为主题。这一拥有女性和农裔双重身份的作家,其作品中始终弥漫着一种"逡巡于爱与恨之间
依据国普办发布的有关地理国情数据采集和编辑规范作为分析的出发点,提取出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各图层自身及各图层间所应遵循的拓扑关系,并对例外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为地理
《说文》对于字的训解有误。从甲骨、金文字形和相关的字音材料来看,它的正确训释应为",贡也。从丮,戈声"。这可以得到字辞例的验证。根据古文字文例,商周时期有个国,即灌国
<正> 冠山竖井深部改建工程采用锚喷作永久支护的井巷工程到1980年底已达11372米,主立井井筒的永久支护也采用了锚喷混凝土(949米)。冠山竖井主井井筒深1059米,水文地质条件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在新的世纪 ,创新是发展的主体。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泉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主体 ,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创新成功的保证
市场竞争追求高效率的结果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政府实施的有助于增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各种福利计划 ,往往容易影响经济效率。负所得税制度尽管也会减少劳动供给 ,但可以在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者的影响因素,包括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社会劝说、兴趣与生理状态等。此外,归因方式的不同,目标设置的差异也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的影响。让学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相对于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而言,现有的老龄服务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其中,传统媒体受限于诸多因素并未开设足够数量的老年节目,但随着智能手机
<正>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对资产的管理就是对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管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投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与资产的形成和使用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