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基湿度的增加会影响路基的使用性能,增大路基损毁发生概率。非饱和黄土路基由于增湿会产生附加变形,降低路基强度。运营中的黄土路基由于增湿而产生附加变形,严重影响公路、铁路的安全运营,传统的路基排水去湿处理如换填、重锤夯实都是在施工之前对黄土路基的处理,施工完成后对路基进行处理则会影响公路、铁路的运营效率。双灰桩和电渗法是路基处理的常见方法,其中双灰桩以其吸水性以及膨胀挤密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黄土路基的处理,电渗法则多用于淤泥质土等饱和软土的排水处理。本文提出了双灰桩联合电渗法非饱和排水加固技术,通过组合设置既可以利用双灰桩的吸水挤密特性又采用电渗法强化排水性能,可进行非饱和黄土路基的原位排水加固。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系统进行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剖面取样进行含水率、离子色谱试验和抗剪强度试验,探究排水过程中含水率、离子、土体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和EDS试验进行排水过程中土体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变化研究。主要研究以及结论如下:(1)双灰桩联合电渗法促使路基内部水分向阴极迁移,模型中层靠近阳极部位土体含水率最大下降25%。(2)双灰桩联合电渗法使土体内的离子产生移动,使土内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与土体内水结合形成离子化水向阴极移动,同时双灰桩与桩周围土体产生离子交换,土体中Ca2+含量增大,可提高土体强度。(3)双灰桩联合电渗法显著提高了路基土体的强度,粘聚力提高了50-110%,内摩擦角提高8-20%。(4)双灰桩与土体之间离子交换并发生反应生成了絮状胶凝物质,钙离子和铝离子的扩散半径为桩径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