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补充之前解释概念结构形成和句法构造基础模型的不足之处,王寅(2004)提出了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近年来,以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许多专家学者对翻译的过程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分析。但是以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对外宣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分析的文章屈指可数。通过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本研究以中共十九大报告为案例分析,对外宣翻译策略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文本细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从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出发,本研究收集中共十九大报告的文本和官方英译文,建立词、句子、整个文本的事件域认知模型。同时,本研究分析了中共十九大报告文本的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语义转换、句子结构和语篇连贯,其中语义转换包括语义模型化、语义扩张和语义具体化,同时研究分析了单词、句子和语篇事件域认知模型下的事体、行为、特征和分类信息,从而针对性地归纳总结相应的外宣翻译策略。本研究发现运用事件域模型理论分析外宣材料从而总结外宣翻译策略是可行的。本研究丰富了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补充了以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的外宣翻译策略案例分析,为外宣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对中共十九大报告文本进行的事件域认知模型分析可知,事件域认知模型的层级关系不仅仅有三个层级关系,外国人和中国人在事件域认知模型上的事体和行为稍有不同。本研究对中共十九大报告文本和英译本分析,归纳和总结出相对可行的转译、翻译加注和结构调整等外宣翻译策略。译者可在译前构建事件域认知模型,分析中英文之间的差异,运用相关的外宣翻译策略,思考如何更好地传达源语言的目的和内容给目的语受众,从而将使得译文通俗易懂,又符合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