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与常规推拿治疗的对比,探讨夹脊振抖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疼痛、下肢抬高程度、下肢肌力及腰部活动程度等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临床理论和科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取平行对照、随机分组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施以夹脊振抖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共治疗4周。以临床症候和体征为主要效应指标,观察夹脊振抖法与常规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候2项主症(腰部疼痛、下肢疼痛)、3项体征(下肢抬高程度、下肢肌力、腰部活动程度)、疼痛评价量表(VAS)、疼痛缓解起效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采取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试验组痊愈0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例,痊愈率0.00%,愈显率46.87%;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6例,痊愈率0.00%,愈显率19.35%;两组疾病疗效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部疼痛、下肢疼痛、下肢抬高程度、腰部活动程度、疼痛标尺的疗效构成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肌力疗效构成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痊愈17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1例,痊愈率53.13%,愈显率75.0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5例,痊愈率16.13%,愈显率48.36%;两组疾病疗效构成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部疼痛、下肢疼痛、下肢抬高程度、下肢肌力、腰部活动程度、疼痛标尺的疗效构成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夹脊振抖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明确,在缓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及临床评价指标上都优于常规推拿治疗,另外患者的依从性好,易于被临床医师掌握,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