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出口产品中隐含大量的虚拟水。同时由于国内区域间存在密切的贸易往来,不同省份出口的产品中隐含着包括自身在内全国各地的虚拟水,而以往对各地区出口产品中虚拟水的测算未能反映虚拟水的来源地情况,且前人侧重于对我国虚拟水出口总量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到由于省际贸易导致各省出口产品同时引起水资源在国内各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亦未能将出口拉动的增加值与虚拟水相结合,综合讨论出口对中国各省的环境和经济影响。本文以Chenery-Moses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测算各省出口拉动全国各地区虚拟水出口量及增加值量的模型,并利用200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中各地区用水数据,计算并对比分析了2007年中国各省出口拉动的不同地区虚拟水出口量以及增加值量,并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即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进行了案例分析,从出口拉动增加值及水资源消耗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出口对我国各省份的实际贡献。结果表明:(1)2007年中国虚拟水出口总量达到1091亿立方米,其中出口量占中国91%的东部地区出口仅拉动了中国77%的虚拟水出口,而中西部地区刚好相反,且由于省际生产分工,中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出口贡献了大量的虚拟水。(2)中国总出口拉动的中西部地区虚拟水出口量占全国虚拟水总出口的45.7%,但中西部地区被全国出口拉动的增加值却只占出口拉动总增加值的21.5%,反观东部地区从出口中获得较高增加值的同时却只出口了相对较少的虚拟水,(3)从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主要出口地区的案例分析来看,它们从新疆、广西、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湖南等地净调入了大量虚拟水,但其出口对这些地区增加值的拉动力却相对不足,相反自身从出口中获得了较多的增加值。因此,本文建议在调整产业布局和地区产业结构方面,可以考虑将中西部地区高耗水产业部门或生产环节向东部的富水地区转移,并减少缺水地区高耗水产品的省际调出和对外出口,同时给相关供水或贫水地区提供适当的资金补偿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