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我们在品尝胜利果实的同时,也已咽下了胜利果实异化带来的苦涩: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严重威胁我们的生产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在自然领域,人类日益陷入自然生态危机;在社会历史领域,人类又日益陷入社会生态危机。面临这“双重困境”,人类将何去何从?何以走出这“双重困境”?国内外一些学者纷纷将视线转向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上,主张“重读马克思恩格斯”。“重读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思恩格斯”,而是用马克思恩格斯实践批判基础上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当前的“双重困境”。因此,深入研究和全面阐发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使其最大程度地产生时代回响,不仅具有寻幽探胜的理论价值,更具有解危济困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研究最新成果,尤其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以及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同时,紧密联系作者本人对原有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领悟和理解,又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典加以深度挖掘,在论文逻辑架构上,既纵向梳理其发展脉络,也横向阐释其思想内涵,以期从宏观上呈现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完整性。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两部分内容外,从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形成的思想资源。在西方思想史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出现之前,西方生态思想已经有过近两千年的历史,历经神话自然观的生态思想到有机自然观的生态思想,从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生态思想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人文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思想再到近代工业化自然观的生态思想。这种积淀于历史文明中的生态思想恰恰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得以萌发和成长的不可忽缺的思想资源。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直接历史前提。批判性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传统自然观的生态思想资源,阐发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人、自然和社会的有机统一论、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生态论阐释、自然环境问题的生态批判、倡导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协调的生态价值观等四个维度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和历史地位。这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中国化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生态思想。详尽地剖析了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困境及生成原因,并指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破解我国生态困境的路径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我国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这既是新时代现代实践方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时代诉求。在全球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继续恶化发展的情势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将彰显出新时代的光辉,并愈益放射出其理论指引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