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实践告诉我们,由于受到资源、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不可能对社会公共领域内的所有问题做出回应,只有一小部分问题能够被决策者体察并最终形成政策产出。所以,政策议程作为将凝聚的利益转化为政策产出的连结过程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对公共领域内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过滤和筛选,从理论上保证决策层能够对重要问题进行积极回应,也能防止由于问题信息输入过量而导致的决策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对政策议程的考察对于整个政策过程的优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关于政策议程的研究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学术界对政策议程的研究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多是对某一具体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情况分析,并没有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的政策议程进行研究和说明。因此,本文借用了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来分析我国的政策议程过程,试图将其上升为分析我国议程创建过程的理论框架。本文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对政策议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其中一方面介绍了政策议程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政策议程的内涵、主体以及功能;另一方面对金登的多源流理论进行介绍并对其理论本身进行评价,为文章接下来的内容做好理论铺垫。第二部分运用多源流理论对我国的政策议程情况进行分析。这一部分在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框架内分析了我国政策议程三大源流的构成情况,并通过分析发现,金登的多源流理论虽然在总体上适合用来对我国的政策议程过程进行分析和解释,但中西方在政治体制、国家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我国的政策议程过程在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以及三大源流之间的关系方面也呈现出了自己的特点。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这一部分通过对2005年个税起征点调整的政策议程的创建过程进行分析,来检验和验证多源流分析框架在我国政策实践中的解释力,并归结出我国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及政治源流在推动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四部分是完善对策和思路。这一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政策议程创建的建议,以期使我国的政策议程创建活动更加科学和有效。这一部分内容延续了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分别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以及政策之窗开启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主要包括抓住问题源流,确定政策问题;丰富政策源流,优化决策结构;借助政治力量,营造有利氛围;把握政策之窗,推动源流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