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风险对中国家庭风险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ia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的资产理论认为,理性的投资者为了降低风险、获得更高收益,会“将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持有一个分散的资产组合,决定资产配置比例的主要因素是风险态度。然而,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的学者都已论证,许多家庭并不持有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出现了经典资产理论无法解释的“风险市场有限参与”现象。  为了更好地解释家庭的金融决策行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非完全市场理论的角度进行探究,其中背景风险就是探讨家庭资产配置的角度之一。目前国外学者已经通过多种角度研究背景风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影响。而我国由于长期的数据缺失,目前以背景风险为切入点的家庭金融研究较少,仍存在一定的空白。因此,本文基于背景风险的角度运用CHFS的微观调查数据对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进行研究。  本文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以探究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为主要目标,构建TOBIT模型、PROBO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模型分别以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比例和家庭风险市场参与率为被解释变量,考察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和风险市场的参与程度,将背景风险细分为劳动收入风险、健康风险、商业及房产投资三个关键变量,并设置财富与收入、信贷约束、风险态度、主观幸福感、人口统计特征等控制变量。本文使用STATA11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研究假设基本一致。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首先,背景风险对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家庭决策者的劳动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起反向作用,健康状况和健康保障水平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起正向作用,而商业及房产投资对风险金融资产表现为“挤出效应”。此外,家庭风险资产配置中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信贷约束、主观幸福感等因素并不显著。
其他文献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学者开始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人口红利理论新学说。人口红利理论的出现随即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并在该领域取得一
口语交际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师生之间互动的语言交际中进行,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期刊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社会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高风险行业,它的业务经营
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广泛实施超低的基准利率政策,以及对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干预、大量购买长期债券等非传统货币政策操作,这与近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依
在中国加入WTO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一直在探寻如何更好的实施“走出去”战略,各大国内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发展跨国银行是中国银行业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因为这对中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