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必修科目,它的指导作用日益显著。信息技术教师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先驱。虽说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尚处于求生存的状态。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信息技术教师常常杂务缠身,很难肩负起课程整合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任,这对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本研究以洛阳地区信息技术教师为调查对象,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健康状况、薪资待遇、职业生存环境、社会地位和专业发展五个方面出发,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结合访谈和个案分析,试图呈现出信息技术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以期为中部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良性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改善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现状。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整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存在边缘化生存状态,但该现象并不明显;生存状态的五个维度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状态较差,专业发展状况相对乐观,但有些方面仍需提高;在差异性方面,不同个人背景、不同任教所在地之间的教师生存状态均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调查结果,笔者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对造成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读,最后分别从教师个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改善生存状态的建议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