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评估婴幼儿肺炎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分析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伤指标、炎症指标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74例婴幼儿肺炎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为轻症肺炎组(n=45)和重症肺炎组(n=29),使用USCOM测定两组患儿心率(HR)、校正流动时间(FTc)、每搏心输出量变异度(SVV)、每搏心输出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肌力指数(IN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根据所有各个年龄段患儿的CI、SVRI具体数值区分血流动力学类型,根据CI值分为正常排、高排、低排,根据SVRI值分为正常阻、高阻、低阻,比较各组肺炎患儿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并收集患儿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MB活性(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乳酸(LAC)、酸碱度(PH)等实验室数据,同时分析婴幼儿重症肺炎组心肌损伤指标(hs-cTnT、CK-MB)、炎症指标(WBC、PCT、CRP)分别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轻症肺炎组中42.22%的患儿出现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其中94.74%为高排低阻型。重症肺炎组中79.31%的患儿出现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其中86.96%的患儿为非高排低阻型,可表现为低排高阻(39.13%)、高排正常阻(26.09%)、低排低阻(13.04%)、正常排低阻(8.70%)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2.治疗前重症肺炎组每搏心输出量指数、心脏指数、心肌收缩力低于轻症肺炎组,心率、心脏后负荷高于轻症肺炎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脏前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症肺炎组心率低于治疗前,每搏心输出量指数、心脏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心脏前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重症肺炎组血浆hs-cTnT水平(0.10±0.06)ng/ml高于轻症肺炎组血浆hs-cTnT 水平(0.06±0.04)ng/ml,血浆 hs-cTnT 水平与心功能 SVI、INO、CI与呈负相关性(r=-0.435、-0.385、-0.427,均P<0.05),重症肺炎组CK-MB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CK-MB水平,与HR、FTc、SVV、SVI、CI、INO、SVRI无相关性(P>0.05)。4.重症肺炎组炎症指标WBC、PCT、CRP 水平分别与 HR、FTc、SVV、SVI、CI、INO、SVRI 无相关性(P>0.05)。结论:1.USCOM发现较多婴幼儿轻症肺炎患儿可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且多为高排低阻型。大多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出现不同类型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且多为非高排低阻型,治疗后可恢复正常。2.婴幼儿重症肺炎组心肌损伤程度较重,且血浆hs-cTnT水平可作为间接评价心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