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正在严重地危害人体健康,单独使用化疗药物会产生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治疗效率较低。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变化,如pH、GSH、温度等,利用肿瘤和正常组织环境差异,可以靶向控释药物、增加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生物相容性。一般包载药物的聚合物微球是通过透析法、溶胀离心法和溶剂挥发法制备的,但聚合物材料需要提前制备,步骤较多,溶剂挥发法常采用有毒溶剂,对人体有害。而将药物直接加入到非均相聚合体系当中,可以减少制备步骤,提高药物的包封率。但非均相聚合机理为自由基链增长聚合和逐步缩合聚合,所需的高温或光热条件会使药物变性,而点击化学具有条件温和、速率快,操作简单,对空气中的水和氧不敏感,产物稳定便于分离等优势,可以用于制备包载药物的聚合物微球。本课题组利用点击分散聚合在室温下一步制备单分散性、形貌和粒径可控的聚合物微球,应用在拉曼增强、荧光探针、药物载体等方面,但未制备生物相容性的药物载体,没有深入探究影响包载方式、包封率、载药量、释放率的因素。所以本文在室温、乙醇介质中利用PVP作为稳定剂,利用巯基-异氰酸酯/烯点击分散聚合,一步制备具有pH/GSH还原响应性的巯基-异氰酸酯/烯点击粒子,探究其pH/GSH还原响应性。进一步制备包载DOX的巯基-异氰酸酯/烯聚合物微球,探究交联度、DOX的加入量和亲水性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探究DOX的处理方式对DOX包载方式、包封率、释放率的影响。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巯基(4-SH)-异氰酸酯(2-NCO/3-NCO)/烯(2-C=C-)两组分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利用单体四(3-疏基丙酸)季戊四醇酯(PETMP)和L-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L-赖氨酸三异氰酸酯(LTI)发生点击分散聚合,得到表面多凸起、光滑的巯基-异氰酸酯聚合物微球;利用单体PETMP和N,N’-双(丙烯酰)胱胺(CBA)发生点击分散聚合得到单分散、表面光滑的巯基-烯聚合物微球。并探究单体加入量对粒子组成、形貌、尺寸的影响。调控得到单分散性相对较好、粒径相对较小的粒子探究其pH响应性。2.PETMP+LDI/LTI(6+6 mmol)体系粒子的pH响应性探究:将粒子加入到pH=5.6的PBS缓冲液中,通过SEM观察不同时间粒子下的形貌,发现粒子由球形变为纤维状;再将纤维状产物加入到pH=7.4的PBS缓冲液中转变为球状,证实成功制备了具有pH响应性的巯基-异氰酸酯点击粒子。PETMP+CBA(0.75+0.75 mmol)体系粒子的pH和GSH还原响应性探究:疏基-烯点击粒子在pH=5.6的PBS缓冲溶液中由球形变为纤维状,纤维状产物在pH=7.4的PBS缓冲溶液中又重新转变为球形。说明巯基-烯聚合物微球具有pH响应性;粒子在C(GSH)=10 mM的PBS溶液中72 h质量损失率为52%,说明巯基-烯粒子具有GSH还原响应性。证实我们成功制备具有pH和GSH还原响应性的巯基-烯点击粒子,进一步用于DOX的载释研究。3.包载DOX巯基-异氰酸酯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在乙醇介质中利用点击分散聚合一步制备包载DOX的巯基-异氰酸酯聚合物微球,探究影响DOX包载方式、包封率、释放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PETMP+DOX+LDI(5.9312+0.0688+6 mmol)体系粒子中,tris 处理DOX时,包封率和释放率分别为51.8%和36%;当三乙胺(TEA)处理DOX时,包封率和释放率分别为72.5%和0;当DOX未处理时,包封率和释放率分别为70%和52%。表明tris处理DOX体系为部分物理包载,部分化学键接;TEA处理DOX体系大部分为化学键接;未处理体系大部分为物理包载。化学键接有利于DOX包载,物理包载有利于DOX释放。增加DOX的加入量、交联度,包封率和载药量随之增加,增加亲水性,包封率和载药量随之减小。通过MTT实验结果表明PETMP+DOX+LTI/LDI(6+6 mmol)体系粒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无毒,生物相容性好;PETMP+DOX+LTI(5.9312+0.0688+6 mmol)体系粒子可以有效杀死海拉(Hela)细胞。4.包载DOX巯基-烯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在乙醇介质中利用点击分散聚合一步制备包载DOX的巯基-烯粒子,探究改变单体加入量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单体加入量,包封率和载药量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