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儿童期白内障对视觉发育的影响,探讨儿童白内障摘除手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2例(151只眼)儿童白内障手术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先天性白内障78例,外伤性白内障14例,伴有其他先天性眼球异常97眼。Ⅰ期植入人工晶体49例(88眼),Ⅱ期植入人工晶体20例(28眼),术后未矫正屈光不正23例(35眼)。同时对患儿的患病年龄、单/双眼、白内障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屈光不正矫正方式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观测,并用x~2(Person test)检验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低视力标准采用WHO(1973)诊断标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2±1.2年,平均手术年龄5.5±1.2岁。低视力发生率:先天性白内障为55.46%,其中单眼为78.95%,双眼为52%,全白内障为75%;外伤性白内障为25%,均为单眼;伴有先天性眼球异常为59.25%,其中伴眼球震颤为87.5%;Ⅰ期人工晶体植入眼为43.18%,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眼为42.8%;矫正屈光不正眼为42.71%,未矫正屈光不正眼为82.86%;伴有术后并发症为59.26%。多因素回归分析回归系数(Odds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全白内障(OR,7.70;95%CI,3.55-31.03;P=.002),、手术年龄≥3岁(OR,14.81;95%CI,6.91-22.85;P=.001)、伴眼球震颤(OR,9.13;95%CI,2.62-52.88;P=.000)和术后未矫正屈光不正(OR,5.56;95%CI,1.32-16.94;P=.000)。[结论]全白内障、手术年龄、合并眼球震颤和手术后未矫正屈光不正为儿童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年龄小、单眼白内障和后发障是术后低视力的其它危险因素。双眼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单眼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组术后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评价利用多层(64层)螺旋CT头臂静脉血管示踪技术,实施小剂量对比剂的单纯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可行性、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