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1984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发展迅猛,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产业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对这一新型的贸易模式进行解释,从而推动了对新贸易理论的研究,产业内贸易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指标度量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上,而对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产业内贸易的经济外部性——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更少。本论文选择产业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作为研究内容,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回答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以及影响因素的问题。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在第一章引言部分,作者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并提出文章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对产业内贸易和国际技术溢出的相关理论与经验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从概念、原因、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为后三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提供研究基础和方法借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三章采用指标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各种指标进行度量,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基本状况,为第五章的计量分析提供数据支撑,然后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选取中国制造业22个行业1999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内贸易的行业特征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分别对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检验,找出潜在的对技术溢出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第四章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产业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理论解释和分析,定性分析了产业内贸易技术溢出的原因、途径和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产业内贸易对技术溢出影响的理论模型,为第五章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五章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产业内贸易和技术溢出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内和行业间产业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分别进行整体和个体的检验,包括制造业整体和各独立行业的分析,在每个层面的分析中,既考虑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标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分别检验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对技术溢出的影响,最终确定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然后在第四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可能对产业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有影响的变量,进行计量检验。第六章在前三章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促进产业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中国制造业整体对外贸易模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并且大多数行业的贸易增量也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但产业内贸易的比重稳定地保持在45%左右,并有继续提高的趋势。第二,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特别是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不利于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升级。第三,行业特征因素对不同产业内贸易的指标的影响各不相同,只有外国直接投资因素对各产业内贸易指标都有显著影响,证明了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第四,产业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在行业内和行业间都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但这种技术溢出主要是由垂直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而水平产业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外国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要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国内外对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的研究较少对国内外对产业内贸易外部性效应的系统研究更加不足,本文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回答了产业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制造业是否存在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第二,本文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层面的研究比以往的研究更加细致,特别是对产业内贸易外部性的研究中将整体与个体区别分析,比以往不加区分的笼统研究结论更加有效,而且更有利于区分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有利于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三,国内外对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多以行业内分析为主,对关联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的研究比较少,对产业内贸易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不仅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同时证明了制造业各个关联产业之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分析更加全面,结论的有效性更强。
其他文献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6月16日,国务院[2013]5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参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推行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信息化管理,加快实现产品全程可查询、可追溯”。在1987年的NF EN ISO 8402中,可追溯性定义为:通过记录的标识追溯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这里的“实体”可以是一项活动或
2006年2月15日,是我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国家财政部正式颁布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宣布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