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休闲农业是一种同时具备农业和旅游业特性的产业形态。它体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多种功能属性,能够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农业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能为乡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重要作用。长江中游城市群境内自然和农业资源多样,旅游资源丰富,能够为休闲农业的孕育和发展带来极大优势。因此研究区域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特征、可达性服务水平及影响因素能够为区域休闲农业的空间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闲农业是一种同时具备农业和旅游业特性的产业形态。它体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多种功能属性,能够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农业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能为乡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重要作用。长江中游城市群境内自然和农业资源多样,旅游资源丰富,能够为休闲农业的孕育和发展带来极大优势。因此研究区域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特征、可达性服务水平及影响因素能够为区域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对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休闲农业示范点作为区域休闲农业发展的代表,选取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内330个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以区位论、休闲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法、泰森多边形变异系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可达性法等对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可达性水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因素作了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长江中游城市群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布局类型为典型聚集分布模式,其中省级示范点为集聚分布,国家级示范点为随机分布;分布密度区域差异大,省级示范点分布密度大于国家级示范点,密度最高值分布在武汉、长沙与株洲交界地带、南昌等核心城市周边;垂直空间分布差异大,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平原地区和200-400米的丘陵地区;各利用类型空间多样化程度高,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整体而言较均衡,但各类型间均衡差异大,观光采摘型、综合休闲型、农业科技型空间分布较为合理,现代乡村型和乡村文化型空间分布不均衡。(2)长江中游城市群休闲农业示范点可达性情况较好,平均通行时间为35.45分钟,可达性最差地区位于远离区域核心城市的边缘地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点的平均可达性分别为40.53分钟和71.31分钟,集中分布在20-40分钟和60-90分钟;基于县级单元的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平均可达性水平较好,有接近一半数量的县级单元示范点可达性小于30分钟,超过一半数量的县级单元省级示范点可达性小于40分钟,超过一半数量的县级单元国家级示范点可达性大于1小时;县级单元可达性空间自相关性强,热点分布呈现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三个核心城市为中心形成的大型热点片区,向外围扩散在区域内部及边缘山地形成冷点区的“核心-边缘”布局。(3)长江中游城市群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布局影响因素按照灰色关联分析从高到低排序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农林牧渔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公路通车总里程>单位面积常住人口数>国内旅游收入>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影响因素中,距主城区、主要水系、公路和3A级以上景区距离对示范点布局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距离区间内表现为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最后针对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加强休闲农业空间规划,合理布局;挖掘休闲农业产品内涵,提高产品多样化程度;合理开发多种地形地貌,把握重要资源条件对休闲农业的影响;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休闲农业可达性;加强休闲农业土地供应,完善休闲农业相关机制保障的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布局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是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战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问题备受瞩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并非简单的农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叠加组合,其实质是在农产品生产即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为主的第三产业,使农业与农村二三产业在同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企业不断缩减生产成本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在生产车间引入智能化机器人分拣作业系统。其中,DELTA并联分拣机器人在食品、医疗、电子生产等行业被广泛使用。针对目前分拣生产线中机器人精准拾取的生产要求,对于分拣过程中轨迹规划与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药品分拣生产线中的实际需求,首先对机器人分拣药品的过程进行了运动学建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DE
电力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非线性负载和现代电力电子装置,导致电力网中产生大量谐波。谐波的注入不但对电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严重时危害电力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谐波潮流计算是进行谐波分析与谐波治理的重要基础,故寻求快速精准的谐波潮流计算方法是电力界关注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针对电力系统谐波潮流计算方法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为精准快速地计算电力网络中的谐波潮流,首先以建立典型的电力网中产生谐波元件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用电规模的增大,现有电力系统网架结构相对薄弱、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串并联综合补偿装置,能够灵活调节线路参数,发展前景广阔。如今随着不对称负荷增多,线路耦合等因素影响,电网三相不平衡情况更趋普遍,研究UPFC在不平衡工况下的控制策略,使其能稳定有效运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认真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就UPFC串、并
多孔陶瓷是一种新型的工程陶瓷,最显著特点是内部存在大量气孔,结构比较特殊,具备很多的优良特性,如硬度高,耐高温、耐磨损等,目前已经被很多工程领域采用,其摩擦磨损性能也
物联网作为21世纪最具创新的技术之一,已经吸引了工业界甚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实现了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蜕变,为未来金融和非金融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此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伪造等特性为物联网提供了技术支持,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物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安全问题,能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的落地与扩展。本文将探索物联网的典型应用:电子票务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使得包含计算机视觉在内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自动唇语识别技术作为机器视觉领域下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旨在仅通过观察说话人的唇部动作变化来识别其所说的内容,在深度学习的热潮下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唇部动作的微弱性和语言本身的丰富性等因素引发的种种难题,导致自动唇语识别技术目前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唇语识别技术是一项数据驱动的研究,使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考虑到蒙东地区农村配电网的特性,尤其是当电力设备暴露在内蒙古多风多雷少雨的自然环境下时,农村配电网架空线路极
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递增,道路交通事故常年居高不下,车辆安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传统的安全气囊、安全带等车辆被动安全的发展已经处于瓶颈期,随着近些年视觉检测
工业活动中产生的六价铬化合物,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环境污染物,能够对人的呼吸系统、肠胃系统以及皮肤黏膜等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诱发肿瘤的形成。已有的研究表明,六价铬在被还原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ROS这些ROS能造成DNA的损伤,破坏基因的稳定性,从而增加生物体患病的风险。除了基因层面的影响,近期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