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文化发生着变迁,传统的社会结构被打破,社会习俗也都受到现代化的影响。丧葬不同于其他习俗,它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仪礼和祖先崇拜的信仰,其变迁往往滞后于社会变迁。然而,出于环保和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原因,殡葬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进展开。过往研究以及媒体对于殡葬改革的解读通常都忽略了作为改革主体的个人的选择逻辑,从而过于单薄和片面。本文运用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一个改革中的村落的参与观察,对村落中改革的过程进行详细叙述。对于殡葬改革的实施,村民和政府都有各自的理解:政府试图建立一套科学的话语体系,并通过民间权威宣传这一套话语体系,以达到自己改革的目的;村民表面上接受了这一套话语体系,然而在认知和行为选择上有着另一套逻辑:首先,村落中存在着一套自己的权力的文化网络,民间权威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权力制定一套科学的话语体系,再通过民间权威的影响力渗入到村落之中,最终就会成为一种趋势。而改革的主体没有任何的身份之别,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这样让村民心理上更易于接受。其次,随着社会发展,过去的村落的社会结构有些部分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村落日常生活。丧葬仪式的繁杂逐渐成为村民的负担,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钱财,而且丧葬仪式的专业从业人员逐渐减少,人情异化现象很严重。殡葬改革正好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契机去改变这样的局面。另外,受到现代性的影响,村民的思想也不再守旧。现代性对传统习俗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深入了人们的观念里,使村民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逐渐增强。本文立足于村民的生活层面,通过殡葬改革这一社会变迁,试图反思在农村社会变迁过程中,国家权力与村民的信仰之间的博弈,这种信仰是基于村民地方性知识的集体无意识,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习俗在特定的情形下产生,然后流传下去就成为了地方的集体无意识。丧葬仪式就是这样一种集体无意识。殡葬改革打破了原有的丧葬习俗,使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国家权力与传统习俗在不断地调适以期达到新的平衡,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丧葬习俗处于式微的地步。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市场也逐渐作为博弈的一方参与进来,并渗透到丧葬的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