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区在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灌区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在对泾惠渠灌区农业生产和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通过采集水样和土壤样,分析了泾惠渠灌区农药及化肥施用等农事活动对农业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根据灌区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评价模型,对泾惠渠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灌区农业生产合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灌区生产资料使用情况调查表明,泾惠渠灌区的农药公顷施用量是陕西省农药公顷使用量的4倍,化肥公顷施用量按复种指数2折算,超过了发达国家设置的安全线的0.56倍,氮肥施用量过高,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比例为1∶0.204∶0.148,比例失调。(2)灌区的地下水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含盐量高,超过地下水的IV类标准,长期用地下水灌溉会使灌区土壤面临盐渍化的威胁。(3)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灌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得出:影响灌区土壤肥力质量的关键因子是有机质,其次是速效磷和速效钾;影响灌区地下水水质的第一因子是总盐量,其次是COD;影响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是重金属Hg和Cr,而土壤中的Zn的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排在第3位。(4)运用建立的灌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泾惠渠灌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泾惠渠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属于中等水平,主要原因是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过高,以及灌区的植被覆盖率低造成的。(5)针对灌区农业生产现状,提出实行规模化种植,发展科学施肥和灌溉相结合的综合型农业;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因地制宜地在地下水丰富但水质较差且不能满足灌溉的地区,发展林业,加强当地生态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