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与中国现代住宅小区空间的构成方式比较(以首尔和北京为中心)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的目的是从现今韩国和中国多户住房类型的对比分析中,得到详实有用的数据。尽管韩国和中国在亚洲属于共同文化圈,然而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建筑方法,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住房特征和建筑类型。  通过该研究,我们旨在掌握两个国家公寓建筑类型的特征,以加深了解中国公寓建筑市场。分析的目标是自2000年到2010年,在韩国和中国建造中以及已建成的公寓建筑。建筑被分为3类:长型公寓,塔式公寓和混合型公寓。首先,分析每种建筑类型的数量,比较每种类型所占比例。然后,按内部循环系统分类,通过分析每个类型,找出两个国家公寓建筑特征的不同之处。同时,还要对每个国家计划中公寓的数量和类型做比较。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获知韩国和中国公寓建筑的不同之处。1)韩国公寓的玄关和客厅是分离的,而中国公寓的玄关和客厅是一体的。2)在LDK的连接方式上,韩国是L-DK型,而在中国是LD-K型。3)在平面的构成方式上,韩国和中国在门廊+客厅,分散布局以及卧室+浴室布局等方面有所差别。4)在公用浴室和专用浴室的构成方式上,中国的分离布局比韩国更多。5)韩国公寓有很多长型大厦,而在中国,更多混合型公寓频繁涌现。6)相较于韩国,中国公寓具有更多单元数量被并入一个中心的规划。7)中国公寓单元规划类型跟韩国相比,更具有多样性。8)中国公寓的形状为水平方向长于垂直方向,并有很多凸出和凹陷。
其他文献
格网城市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模式之一,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中非常普遍.对格网城市的研究从属于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它对于认识相关城市的发展规律,指导相关城市的建设和改造有
该文从20世纪社会文化的变迁入手,探讨高技术建筑如何从早期的固有模式中蜕变,进行地域性创作的行为.论文第一部分叙述了高技术建筑的产生、特征和局限性等早期高技术建筑的
《国外绿色建筑社会生态意义的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国外绿色建筑的思想基础,理论渊源,以及绿色建筑社会生态学的涵义;介绍了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国外绿色
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20世纪初的社会各方面背景内容,这是后来各个先锋派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二部分则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包括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构
该文摒弃建筑中自然光的引入只是为了满足采光的传统概念,着眼于自然光在建筑空间中的表达方式的探讨.文章从研究人的视知觉特性出发,抓住两条基本线索,对这一课题展开层层论
建筑设计方法论就是探索"建筑设计过程合理性"的理论,它对建筑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使中国建筑设计逐渐入正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古已有之,但
重庆的房地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的人居环境建设一方面可以借鉴创造美好空间环境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又必然带有
该文扼要论述了西方各国适应性住宅的源流脉络及发展近况,并与中国在适应性住宅方面的传统及现状相结合;通过对西方适应性住宅设计实例与方法理论的收集整理,及对中国适应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照明效率和功能的同时,也追求着光环境的美观与舒适,从以照度为中心的照明环境,发展为考虑光环境质量和色质量的气氛照明,如何在照明设计中将
该篇论文是以陕西麟游发掘的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专业角度研究性地探讨了仁寿宫37号殿的复原与研究问题.采用分析与比较的方法,本着调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