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与其它市场之间相互渗透、联系更加紧密,这使消费信贷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所以,对如何提高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效率,使之更加有效地发挥调节经济增长结构作用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我国1998年至2010年的月度数据,将已形成的金融市场效率研究体系运用到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中,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市场内部的运行效率和外部的经济作用效率两方面对我国消费信贷市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
1.在市场内部的运行效率方面:由于产品种类较少、机构主体单一、消除风险能力较低、交易成本高等问题,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内部的运行效率较低。
2.在市场外部的经济作用效率方面:(1)经济信息能够较全面、及时地反映在消费信贷市场价格(贷款利率)的变化上,且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信息方面;在信贷市场中,由于信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呈现阶段性变化,加之政策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信贷市场价格不能在各时期都很好地反映该市场的经济信息。(2)利率的变化能够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和市场行为的选择;对消费信贷行为的作用则表现为“利率上升时期有效,而利率下降时期无效”的不对称现象。综上所述,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价格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效率较高;对信贷市场的作用效率则因利率调整方向不同而呈现不对称性现象。此外,利率的波动会加剧经济指标的不稳定性。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已进入利率上升通道的阶段性国情,本文认为,对于信贷市场的建设应在提高内部运行效率的基础上,充分重视与外部经济的相互影响,从而确保消费信贷市场更加有效地发挥调节经济增长结构的作用。同时,在市场建设中,还须注重金融机构间的协同发展效应和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此外,在调控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考虑人们对政策的反馈效应,以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