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制药废水排放量大,组分复杂,废水中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残留等物质通过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去除,其残留毒性可能会给环境带来潜在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本论文针对制药废水的毒性问题,通过建立使用费氏弧菌的急性毒性检测方法,对选取的各类制药废水进行了生物急性毒性的测定,并分析了制药废水处理厂进出水的急性毒性以及废水处理各工段对生物急性毒性的削减效果。本研究所采用的发光细菌为购自于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费氏弧菌,菌株编号:1A02700。其在培养时间为12~20 h发光效果最好,可以用于检测。当急性毒性位于0.02~0.24 mg/L氯化汞毒性当量范围内时可以用氯化汞浓度表征急性毒性。当水样毒性超过0.24 mg/L氯化汞毒性当量浓度时,需采用EC50值表征急性毒性。本研究所测试的10家制药废水处理厂进水毒性均很高,其中7家制药废水处理厂的原废水的急性生物毒性已经超过0.24 mg/L氯化汞毒性当量浓度,需采用EC50值表征急性毒性;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生物急性毒性平均显著高于发酵类制药废水。制药废水经过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后,急性毒性显著下降,其中6家制药废水处理厂出水生物急性毒性≤0.07 mg/LHg Cl2,已经达到排放标准。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中各处理单元对生物急性毒性的处理效果有较大差别。在厌氧处理单元,部分废水毒性得到较强的削减,去除率可达到96.9%,而部分废水急性毒性、反而大大增强,最大增强了97.3%。好氧处理阶段均能削弱废水的急性毒性,但是削减的程度不一致。部分废水在经过好氧工段时其毒性的去除率仅为9.3%,而部分废水急性毒性得到较强的削减,去除率可达到99.2%。物化处理工艺能去除部分生物急性毒性,气浮池和絮凝混合池对毒性的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7.2%和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