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发光细菌法对制药废水生物急性毒性的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7606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制药废水排放量大,组分复杂,废水中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残留等物质通过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去除,其残留毒性可能会给环境带来潜在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本论文针对制药废水的毒性问题,通过建立使用费氏弧菌的急性毒性检测方法,对选取的各类制药废水进行了生物急性毒性的测定,并分析了制药废水处理厂进出水的急性毒性以及废水处理各工段对生物急性毒性的削减效果。本研究所采用的发光细菌为购自于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费氏弧菌,菌株编号:1A02700。其在培养时间为12~20 h发光效果最好,可以用于检测。当急性毒性位于0.02~0.24 mg/L氯化汞毒性当量范围内时可以用氯化汞浓度表征急性毒性。当水样毒性超过0.24 mg/L氯化汞毒性当量浓度时,需采用EC50值表征急性毒性。本研究所测试的10家制药废水处理厂进水毒性均很高,其中7家制药废水处理厂的原废水的急性生物毒性已经超过0.24 mg/L氯化汞毒性当量浓度,需采用EC50值表征急性毒性;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生物急性毒性平均显著高于发酵类制药废水。制药废水经过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后,急性毒性显著下降,其中6家制药废水处理厂出水生物急性毒性≤0.07 mg/LHg Cl2,已经达到排放标准。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中各处理单元对生物急性毒性的处理效果有较大差别。在厌氧处理单元,部分废水毒性得到较强的削减,去除率可达到96.9%,而部分废水急性毒性、反而大大增强,最大增强了97.3%。好氧处理阶段均能削弱废水的急性毒性,但是削减的程度不一致。部分废水在经过好氧工段时其毒性的去除率仅为9.3%,而部分废水急性毒性得到较强的削减,去除率可达到99.2%。物化处理工艺能去除部分生物急性毒性,气浮池和絮凝混合池对毒性的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7.2%和33.3%。
其他文献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环境中广泛应用的溴代阻燃剂,因其具有较高的毒性、较高的稳定性和易被生物富集等特性,2009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将四溴联苯醚、五溴联苯醚、
对PVC生产原料电石中的硫、磷杂质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针对残留硫、磷在系统的沉积现象,指出了处理过程中造成其残留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生产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
水体氟污染目前在全球许多地区广泛存在,各国制定了严格的饮用水与污水氟含量控制标准。吸附法是解决氟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本论文首先通过改良的液相沉淀法合成了超细水合
渔船集中停泊区的渔船在码头加油、检修、锚泊等过程中会泄露以柴油为主的油品,这些泄露的油品若不及时处理,一方面会恶化水体水质,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水体中动物和植物的正常
分析引起电解槽电压异常的各种因素,并排查原因。
石墨烯材料因其良好的电学、光学、力学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生物医药、传感器等领域。随着石墨烯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使得石墨烯材料不可避免的被释放到水体
研究不同条件下纳米零价铁颗粒、不同碳材料以及负载纳米铁颗粒的壳聚糖对污水中Cd(II)的吸附特性,并比较传统吸附法之优劣。制备不同分散程度的纳米零价铁颗粒、活性炭粉末
为了了解矿业城市大气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选择淮南市的大气颗粒物进行采样,获得了不同功能区TSP、PM10、PM2.5颗粒物样品,分析各功能区大气颗粒物日变化特征,
总结了氯乙烯单体精馏提产改造的技术攻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