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蛹虫草作为一种可食药用真菌,随着人们对其药用价值的认识,蛹虫草的人工栽培及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受到了众多科研者的关注。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了野生蛹虫草菌株的分离纯化,蛹虫草在大米、小麦、柞蚕蛹三种基质上的人工栽培以及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腺苷这四种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和测定,比较分析了不同栽培基质对蛹虫草不同菌株子实体生长状况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从采集到的58株野生蛹虫草菌株中分离筛选出12株进行本次实验,发现菌株CM9、CM10、CM11菌丝生长速率较快,气生菌丝较多,菌落边缘整齐。2、将分离纯化后的12株蛹虫草在大米、小麦、柞蚕三种基质上进行人工栽培,菌株CM3、CM4在大米和小麦两种基质上的长势较好,在柞蚕上长势一般,菌株CM6在大米和小麦上的长势均较差,菌株CM9在大米、小麦、柞蚕三种基质上长势均较好,在柞蚕上长势最好,菌株CM11在三种基质上长势均较差。由此可见,不同基质和不同菌株之间子实体生长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且每个菌株都有适于生长的最优培养基。3、分析比较了蛹虫草不同菌株子实体在三种不同基质上的四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和腺苷)。大米培育的子实体,菌株CM8虫草多糖含量最高,为26.73mg/g;CM11虫草酸和腺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7.21mg/g和2.96mg/g;CM10虫草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菌株,为13.94mg/g。小麦培育的子实体,菌株CM12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6.80mg/g和17.55mg/g;CM10虫草素最高,为5.92mg/g;CM8腺苷含量最高,为2.41mg/g。柞蚕培育的蛹虫草子实体,菌株CM2虫草多糖含量最高,为25.29mg/g;CM12虫草酸含量最高,为17.47mg/g;CM3虫草素最高,为3.04mg/g;CM9腺苷含量最高,为2.62mg/g。由此可见,蛹虫草不同菌株之间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比较分析基质对活性物质的影响,发现菌株CM1在不同基质之间的虫草酸和虫草素含量呈显著性差异,CM8基质之间虫草多糖和腺苷含量呈显著性差异,CM9基质之间虫草酸和腺苷含量无显著差异,CM3基质之间虫草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CM7大米和小麦虫草素含量显著高于柞蚕。由此可见,基质对蛹虫草的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市面购买的蛹虫草子实体虫草酸含量低于本实验室分离培育的所有蛹虫草;虫草素含量低于本实验室分离培育的除CM7外的大米和小麦蛹虫草;腺苷含量低于本实验室分离培育的除CM12外的大米蛹虫草。白化菌株CM7的虫草多糖、虫草酸及虫草素含量低于绝大多数非白化菌株,腺苷含量高于除CM8外的其他小麦蛹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