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老年人口持续增长,我国的老年化问题愈发严峻,此外在城乡二元制的结构下,农村人口处于弱势地位,农村老年人更属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因此,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本文通过研究F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为完善农村老年养老提出建议,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旨在深入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分析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的支持情况,从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体系。在对比了诸多养老的理论后,笔者选择了社区照顾视角,此种理论强调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包括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它们共同构成了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网络,通过主要发挥家庭成员、亲戚、邻居、志愿者等非正式资源的支持之外,再由政府、敬老院等正式资源的支持,综合来满足老年人的照顾需求。此外,社区照顾还倡导老年人不脱离家庭与熟悉的社区环境接受照顾服务,强调服务的“本地化”,强调在老年人熟悉的环境中开展服务,社区照顾并且已经在我国的香港和一些发达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对山西省F村115位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生活状况主要从经济供养、日常照顾、精神慰藉、健康医疗状况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根据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分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健康医疗等方面来探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根据社会支持理论对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所需要的支持系统进行了分析。2.根据社会学中定量和质性的研究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F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为经济供养不充分、精神慰藉不足、生活照料不完善、健康状况不佳,医疗条件有待提高。3.针对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根据社区照顾的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思路,提出了政府、村委会、子女、相关组织、亲戚邻居和居民、卫生站等六个主体对我国老年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医疗的方面的建议,以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社区照顾。本文运用了社会照顾的视角,为社会工作在老年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为完善我国的养老体系作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