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药物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电针治疗组24例,药物组23例。电针治疗组采用电针加药物治疗法,药物组单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电针治疗组和药物组均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滴眼(瑞珠牌),每眼每次1~2滴,一日四次,共12周。在此基础上,电针治疗组取穴:睛明、球后、上明、承泣,眶周取攒竹、丝竹空、太阳。体针取上天柱、风池,三间、养老、合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照海、至阴。针刺后,上明与承泣为一组,接通SDZ-V型电子针疗仪,疏密波(频率1~5HZ,电流1~5mA);三间、养老、合谷、丰隆、太冲采用提插捻转泻法;足三里和三阴交采用提插捻转补法,至阴浅刺0.1~0.5寸。所有针刺穴位留针30分钟。眶内穴位出针后即用干棉签按压3~5分钟。隔日针刺1次,一周3次,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分别进行人口学特征分析、突眼度、眼睑退缩量、复视情况、CAS、病情严重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完善治疗后,再进行上述检查和评分。结果1.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人口学特征、突眼度、眼睑退缩量、复视情况、CAS、病情严重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结束后突眼度、眼睑退缩量比较,电针治疗组治疗前(0周)分别与治疗后4周、6周、12周进行对比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与药物组治疗后12周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优于药物组。3.治疗结束后,对于复视情况,电针治疗组治疗前(0周)与治疗后(12周)自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周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优于药物组。4.治疗结束后,对于病情严重度,电针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优于药物组。5.治疗结束后,对于生活质量评分,电针治疗组治疗前(0周)分别与治疗后4周、6周、12周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6周、12周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与药物组治疗后12周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优于药物组。6.治疗结束后,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药物组有效率为56.5%,电针治疗组优于药物组。结论1.电针联合药物的治疗方法在改善GO患者的突眼度、上睑退缩、复视情况等眼征及生活质量、病情严重度上要优于单纯药物治疗;2.电针治疗从第4周开始,GO患者的各个临床指征有明显好转;3.人工泪液对于保护眼角膜,对突眼和眼睑退缩好转有促进作用,但对复视无明显作用。4.眶内电针安全性评价较好,无严重不良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