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媒介时代APP运营商侵害用户个人信息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媒介不断发展、并利用媒介创造文化的历史。信息交流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从私有化到信息共享,都源于媒介技术发展。现在的媒介社会已经进入到第三媒介时代,信息分享成为传播常态,人与媒介的紧密结合是这一时代的典型特征。这样的传播状态也加剧了个人信息暴露在公共空间的危险。用户似乎生活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场所。我们的社会不是一个景观社会,而是一个被窥视的社会。媒介技术发展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信息全面交流的时代,这个时代经历web1.0、web2.0,直至今天web3.0。web3.0搭载移动网络,正逐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信息交流。任何讯息在web3.0时代变得极其重要,用户个人信息价值越发明显,成为运营商抢夺的资源。各种移动上网设备方便了信息的交流,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介正在将人与媒介融合到一起,手机中的应用程序(APP)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端口。开发商不断开发新的应用设备,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用户信息被收集、泄露危害也随之增加。主要表现为:其一,APP运营商制定的“用户协议”过度、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导致用户无法及时处置自身信息;其二,在数据利益、资源共享的驱使下,收集到的用户个人信息被不断授权给第三方,信息泄露问题严重。这些侵害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给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表现为精神与财产上的双重损失。APP使用中,用户个人信息遭到侵害是不争的事实。APP获取个人信息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用户授权APP运营商使用个人信息;二是APP运营商在授权的基础上,利用先进技术“盗窃”用户个人信息;三是不同APP运营商之间不经用户同意共享用户数据信息。按照这三种模式获取到的个人信息在各类运营商中实现信息的互传与再传,用户个人信息逐渐散落到网络环境中。散落在网络环境中的用户个人信息,被用户识别并采取维权行为是用户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事实上,用户具有一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对信息泄露等侵害行为感到不满和担忧。信息受到侵害,究其缘由是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新的挑战。现实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跟不上媒介技术发展的速度,侵害用户信息的案例层出不穷。然真正有效的治理措施解决力度有限。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用户保护意识薄弱、平台管理不当等都是作用因素。积极培育用户自身信息保护意识、加强平台运营商善良管理人义务、建立健全法律政策规范。通过不同层级的信息保护规范,或许才能保证用户个人信息在合理范围内自由流动,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更好的保障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信息活动。
其他文献
组织或协助他人组织卖淫的行为不仅会对社会风化造成侵蚀,而且在组织或协助组织者进行卖淫活动的管理过程中也容易滋生其他犯罪,是属于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犯罪行为。然而,尽管我国现行刑法对组织卖淫、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刑罚,但在定罪方面的规定仍属于简单罪状,同时缺乏明确的司法解释,尤其是组织卖淫罪的从犯与协助组织卖淫罪的区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在现实生活中,该类组织违法犯罪行为
法院作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专门机关,同时也是人民利益的忠诚维护者,其在司法实践当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和选择司法裁判的规则,作为大陆法系国家之一,我国的法院在选择纠纷解决的规则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制定法,制定法作为人类理性的产物,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统一性等优势,法院首先选择以国家制定法作为纠纷解决的规则这本身并无可非议,但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之间的矛盾纠纷日益呈现
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GDP保持了超过9%的年均增长率。1979-2018年,40年我国经济增长缔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的同时也产生了的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和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的行为密不可分。在过去以发展经济为主要任务的前提下,地方干部的晋升与当地经济质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导致地方官员为了获得政治升迁的机会,以牺牲环境换得当地经济
在传统媒体日益失势的背后,是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日益兴盛。社交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如今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品牌开始关注在社交媒体上的品牌营销。但这样新兴的品牌营销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对原有传统营销思维和品牌战略布局进行优化升级甚至是颠覆改革。本文以A体育用品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人是脆弱的,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要求人类自我克制,不允许侵害他人;人是平等的,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要求人类相互容忍。在人类与自然的搏斗当中,人类的防卫本能使得人类得以延续生命。正当防卫权利不是书里写下来的权利,不是一种需要规定的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当法律出现后,正当防卫权成为了国家防卫权不能及时保护公民个体时,公民自我保护、防范他人侵害、维护社会秩序的一道重要防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中
动漫作为当今世界主要的文化产品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在以视觉文化为主流的网络信息时代,动漫在传播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构建国家形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中国武侠、仙侠类等具有中国古风特色、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漫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升,但这类在国内的播放量和好评度都很高的动漫,在国外却少有反响。《火影忍者》作为一个将故事的角色和背景架设在类日本古
本文以“敦煌壁画元素”为研究素材,将其与小学美术课程相融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敦煌文化,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注重贴近生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去了解和接受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拓宽对美术与历史的认知水平,提高审美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小学美术课程的设计与分析,结合当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根据小学低、中、高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与动手能力进行了将敦煌
从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要求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行业,到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国家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在法治宣传,权益维护,纠纷化解等公共领域发挥作用。我国公证机构法律地位改革与完善势在必行。建设法治社会,公证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公证机构可以起到预防纠纷发生
由于法治素养已成为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是当代小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法治教育已经融入了国民教育体系,融入了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因此对小学生法治素养的测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目前还鲜有成熟的测评工具。本研究借鉴国内外法治素养测评的经验和启示,结合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初步编制出测评工具。并通过专家评审和试测分析两种方式完善测评工具。首先,本研究界定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宅基地资格权。由于“农户资格权”并非现行法上的权利概念,而文件既未对“三权分置”之权利构造作出具体阐释,与资格权相关的配套法律规范也没有列明,因此造成实践中出现了资格权落实困难、受侵害无从救济等问题。任何权利一旦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就无从称之为权利,资格权制度构建对于进一步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积极意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