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目前,我国3/4的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垃圾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城市政府管理面对的重大公共治理难题。该问题的愈演愈烈制约了城市的和谐发展,如何化解这一难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已成为被垃圾围城困扰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垃圾围城的严峻形势,必须当机立断地推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只有垃圾可以有效地资源化利用,垃圾才不会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唯有切实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利用的原则,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是对巨量垃圾进行高效、经济的分类,这是制约垃圾资源化的核心环节。因此,建立起合理的分类收集体系,有效展开垃圾分类工作,对实现垃圾资源化至关重要。本文以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为研究主题,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以三大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南京为例,深入探讨了我国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均收效甚微的原因,并结合日本和台湾等地区实施垃圾分类的成功实践,对比我国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当前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指出合理的垃圾分类体系必须前端与后端分类并重,侧重于资源化利用,并激发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处理好垃圾的分类,为实现垃圾资源化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更好地化解我国的垃圾围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