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线粒体DNA控制区全长序列和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片段遗传标记辅以简单形态学数据测量,分析比较了分布在新疆北屯、乌伦古湖、博斯腾湖的3个河鲈野生群体和北湖、五家渠的2个河鲈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河鲈的野生群体种质资源的复壮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人工养殖群体优良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基础,结果如下:1.在欧洲河鲈已识别部分保守序列基础上,对新疆河鲈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测定后进一步识别了中央保守区的CSB-F、CSB-E、CSB-C和CSB-B的序列。划分出河鲈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终止序列区(TAS)、中央保守区(CD)和保守序列区(CSB)的界限。对新疆河鲈、欧洲河鲈和黄金鲈三者间以及新疆河鲈的野生和养殖群体两者间进行了mt DNA控制区碱基结构组成分析,发现在终止序列区(TAS)的碱基结构组成上,新疆河鲈以4个重复序列为主,欧洲河鲈以3个重复序列为主,而黄金鲈只有4个重复序列,并且三者在控制区其它区域也存在差异,与欧洲河鲈相比,新疆河鲈和黄金鲈出现了部分碱基的缺失;新疆河鲈野生群体的重复序列碱基变异类型多于养殖群体。以圆斑星鲽为外群,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欧洲河鲈和新疆河鲈分为两个明显谱系,新疆河鲈的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未出现分支,亲缘较近。2.河鲈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共获得100条线粒体DNA控制区全长序列,其长度为877bp、878bp、867bp不等,检测到16个单倍型,26个变异位点。其中60个野生群体个体检测到18个变异位点和13个单倍型,40个养殖群体个体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和5种单倍型;河鲈野生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Hd=0.688±0.056,Pi=0.0023±0.0011)高于养殖群体(Hd=0.612±0.078,Pi=0.0015±0.00075);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表明除北屯与乌伦古湖群体间、北屯与五家渠群体间呈中度分化外(FST>0.15),其余两两群体间均呈显著分化(FST>0.25)。养殖与野生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较小(0.81034-1.96950)。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表明,河鲈单倍型间关系较近,各群体处于分化早期,未积累足够的遗传变异。3.100尾河鲈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片段长度大小为421bp,共检测到7个单倍型,10个变异位点。其中野生群体60个个体检测到9个变异位点和6个单倍型,养殖群体40个个体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和4种单倍型;河鲈野生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Hd=0.496±0.121,Pi=0.00253±0.00154)高于养殖群体(Hd=0.416±0.127,Pi=0.00123±0.00113),分子方差分析揭示,98.74%的遗传变异性出现在种群内个体间。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化程度较低(0.05<FST<0.15)。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表明,河鲈单倍型间关系较近,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存在较少分化。4.通过对新疆河鲈野生群体线粒体DNA控制区全长序列的Tajima’s D、Fu’s Fs中性检验和mismatch的分析显示,整个河鲈野生群体经历过群体扩张事件。根据核苷酸不配对分布τ值计算其群体扩张时间为0.072-0.018Ma,为第四纪更新世晚期。5.简单形态学研究发现,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中以2龄为主,体长和体重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异,且在养殖群体间,北湖群体与五家渠群体差异显著;野生群体间,博斯腾湖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显著。6.综合新疆河鲈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和部分Cyt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新疆河鲈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存在一定的分化,但处于分化早期。并且各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普遍较低,整体种质资源状况较差,尤其是野生群体中博斯腾湖群体多样性指数最低,种质资源堪忧,亟待保护。